社区是我享受快乐、展示才能的大舞台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4作者:方之宏系统管理员

我在上海老年大学参加了“经典名篇诵读进修班”和“声乐进修班”两个班的学习。在老年大学五年愉快的学习生活里,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结识了许多有教养、有学识的良师益友,更感受到了一种圆梦和重返青春的快乐。我们的老师无疑是最优秀的,他们拒绝了许多高等院校聘请,而来我们老年大学教学。在他们教过的学生中,有的还在朗诵、声乐比赛中获得过全国冠军的称号。    

但是,课堂毕竟是有限的,课程也终究是要结业的。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我们老师优秀的教学成果,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老年大学适时推出了“搞活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的办学理念,希望我们的学员通过社区走向社会,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是的,社区宽广的舞台就是我们自由拓展的第三课堂。五年来,我积极参加由街道组织的文艺沙龙,自编自演朗诵、小品、快板、情景剧等文艺节目,颂扬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讴歌改革开放给社区居民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配合社区宣传节能环保、减少污染的政策,我适时创作了《垃圾分类是方向,变废为宝前程广》的“三句半”。为了使更多的居民朋友听懂和理解“三句半”的含义,我用普通话和上海话各自编写了两个版本,让大家在一片诙谐的笑声中受到了教育。这个节目还获得了浦东新区妇联文艺节目汇演的二等奖。

老年大学经典诵读班学的是发音、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一些朗诵表演的基本要求,也在社区演出活动中得到了运用。字正腔圆的发音、端庄大方的仪表、热情灵活的风格,使我成了小有名气的主持人。无论是小区居委还是街道社区,无论是千人大剧场还是几十个学员的班会,无论是去敬老院还是到抗癌病友俱乐部,我都乐此不疲。每年暑期,我们都要到小区巡演几十场。有几次,室外演出时下起了大雨,但热心的居民在雨中坚持看完节目,还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场景令人动容。每年的元宵、端午、中秋和九九重阳节,我们都要编排节目到养老院去演出,那些不同程度患有各种疾病的老人听说我们要去表演,在护理人员的扶持下,早早来到大堂,静静地等待我们,歌声、笑声和掌声响成一片;演出结束后,老人们还不愿离去,许多坐着轮椅的老人还要上台来和我们一起唱那首温馨又深情的《夕阳红》。

老年大学的学习给了我扎实的基础,社区的实践又给了我展示才能的舞台。虽然物质上没有一分报酬,但精神上收获的快乐却是无限的。社区的和谐、安宁是每个幸福家庭的基石,如果我们人人都能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建设、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点小事,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就会前进一大步。

老年大学“经典名篇诵读”课的开设,确实填补了文史系教学上的一个空白,及时而又实用。许多活跃在社区文艺演出活动的骨干,在我的影响和鼓励下,也来学校参加进修学习,普通话水平大大提高,回到社区后,无论是参加朗诵,还是主持节目,表演戏剧,都令人刮目相看,还在市、区级的比赛中经常获奖。我们自己组织的“金秋朗诵艺术团”表演的宣传远程教育、赞颂长者风范的集体朗诵节目,还上过电视,拿过大奖。每年街道要为生活在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举办演讲比赛,我被聘为指导老师,对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进行辅导。我公布自己的邮箱,在网上对他们的演讲稿作交流和探讨,又在演讲技巧上按照我们学的基本规范进行培训和辅导。那些“新上海人”非常感动,有的和我还交了朋友,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温暖和魅力。在我参加的独唱音乐沙龙里,指导老师对唱词的发音要求特别严格,但许多学员平时讲惯方言,经常黄、王不分,平、翘舌音不分,破坏了歌唱艺术字正腔圆的美感。我就把那些最容易出错的常用汉语拼音写在黑板上,对个别学员还帮他们在歌谱上画圈做记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已经能相互提醒,共同提高了。

老年大学的声乐进修班也极富特色,老师不仅会教,又能演唱,传授唱歌技巧毫无保留,使我们迷恋和徜徉在声乐艺术的世界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歌唱艺术的魅力,传递和弘扬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我们借助浦南文化馆的平台,成立了上海第一个独唱沙龙。沙龙成立一年多来,已成功举办了十期独唱音乐会,还经常参加社区巡演,受到了居民朋友的喜爱。沙龙的影响不断扩大,也吸引了许多老年大学的学员参加,将自己学到的才艺贡献和展示出来,借助社区的舞台,锻炼了自己,也愉悦了群众。我们还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把演出的节目拍成视频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好些远在美国、澳大利亚及国内其他城市的朋友看到我们穿着华丽的服饰,有声有色站在舞台上演唱,由衷地感叹:“上海老人真幸福!”当然,除了自己要上台演唱外,还要排节目,写串词,做主持,管网站,尽管很忙,但却从中真正体会到了“人生因学习而美丽,世界因奉献而精彩”。老年大学不仅传授了精湛的技艺,更弘扬了一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长者风范。   

“入芝兰之室,久而自染其香”。我在老年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中,被学校倡导的“长者风范”所深深感染,也被学校从校长到普通工作人员、从教师到学员的敬业和勤勉精神所感动,从而也激励自己要学做风范长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我也经常和我的爱人(也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一起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居委举办歌咏比赛,我指挥、她伴奏;社区进行文艺巡演,我在台上演节目,她在台下拍摄像;还免费测血压,定时教舞蹈,也是忙忙碌碌,乐在其中。

五年来,我在第三课堂的大舞台上收获着快乐,绽放着精彩。借助社区平台,搞活团队,把学到的技艺为更多的群众服务。无私奉献,同享快乐,弘扬长者风范,共筑中国梦,应该是我们老年大学拓展第三课堂的宽广之路。

 (研究室供稿)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