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福泉老师是沪上书法名家,在书法教学上也独具一格,富有特色,深受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
他讲书法理论,不仅详细介绍历代名家的书法特点、创作背景、典故趣事,而且对众多书法大家的评价有独特见解,褒贬鲜明。书法演示时,他把多年习书的心得体会和用笔方法要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员。对学员的书法作业,他认真点评,指出不足,鼓励进步,使学员心服口服,回味无穷。
他强调书法学习,认真读帖(碑)为要,从书法法度即作品结构,字体形态,用笔变化,字间呼应,用墨浓淡等进行解读,且要尽量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历史背景。平时练习书法,就是要找到笔与纸的摩擦感觉,掌握用笔诀窍和方法。
他教王铎书法,指出王铎书法贵于创新,通过笔法和章法的转型,在用笔和结字上创造性的变“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平和圆润为方折,涩迟为畅达,浑厚为舒展,秀润为刚健,字字连绵,一笔到底,浑然一气,相应成趣。“拓大”是对提、按、顿、挫用笔的夸张和强化,不是字形简单的放大,是观看方式的转变,也是审美情趣由静到动的变移。王铎在结构章法上把单字均匀排列改为数字一组,通篇的变化形成一笔书,结字欹侧相生,缠绕相续,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白疏黑密,章法变幻,更为大气。字内和字外空间线条节奏的变化统一加强了节奏感,产生了变幻莫测的线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痛快淋漓,纵横跌宕,自然出奇,大巧若拙。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独立情感的艺术,也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书法和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异而情同,都是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书者,心之迹也”,临碑帖不仅要学形,重要的是学书写的气息和运笔法则。“学古又不能泥古”,要有创新,才能书写出笔势气贯意连,上下呼应,线条刚柔,形态古拙而藏雅,以大篆笔意补骨肉,以隶书气息补神韵。学书法用眼用手更要用心,熟读碑帖为先,临碑帖重法度,慢书勤练,持之以恒,行草隶楷皆习。潜心钻研,内敛低调,涵养德性,延年益寿。
(作者是上海老年大学书画系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