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务指导:从体制到机制
联盟成立后,各分校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人、财、物归属不变,这就决定了联盟必须采用适宜的合作机制,方能运转顺利、合作愉快、效果明显。
上海老年大学作为联盟核心,负责联盟整体工作的策划运作、组织推进。学校运用办学经验等优势,为分校发展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支持。“分校指导服务办公室”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专职开展“服务、指导、评估”工作。
——联盟顺利运转,依靠共同理念,合作方式多样
联盟成员本着“自觉参与、发扬特色、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共同搭建的合作平台上,坦诚交流,及时分享,相互促进,朝着高水平老年大学目标稳步前行。在全面合作上,联盟确立“八互”方针:
1.理念互渗。各校要共同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在老年大学发展、改革的根本问题上,只有形成共同的利益和追求,才能同心协力携手前进。只有加强理念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才能形成共识,互利共赢。
2.课程互补。各校要加强合作、启迪和促进,推动特色课程,造就优秀课程;或调整或新开课程,以满足老年学员需要;在精品课程、品牌课程、特色课程建设中,要加强切磋交流、互相沟通协调、统筹共享资源。
3.师资互聘。各校在聘教过程中,强调全市“一盘棋”,只要力所能及,有利老年教育,都要把好教师推荐给兄弟学校,使师资互聘蔚成风气。
4.教材互用。教材的科学水平和适用性,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老年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发展前景。各校之间经常相互推荐受欢迎的教材,促进老年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
5.学分互认。老年学员实际居住地发生变化,各校要相互承认学分,允许学员换校后,原学分继续有效,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极大方便老年学员。
6.特色互学。不同学校各有不同特色,体现各自长处。各校要相互尊重,善于从别人特色中学习长处,也乐于与兄弟学校分享。
7.科研互动。总校和分校间、分校和分校间科研互动,是联盟最有特色工作。针对实践中难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各校要及时转化为理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既解决困难,又提高认识,还指导工作,体现科研的推动力和持久力。
8.校园文化互通。上海老年大学在联盟内倡导以“长者风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带动“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活动的开展,以文化人,寓教于乐,既提升员思想境界,也提升学校精神品位。
——联盟开展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力求因地制宜
1.分校办公室负责联盟的组织联络工作,经常深入各分校,听课评课,了解情况,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抓好网页和《简报》这两个“窗口”。随着老年人使用电脑能力的增强,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网络与网页的作用。在上海老年大学网页上,专门开辟“教育联盟”栏目,简介20个分校要闻、课程设置、招生信息等,成为市民了解学校、选择报名的窗口,也成为联盟宣传自身、提升知名度的平台。《简报》及时跟踪联盟重要活动,传播有关精神和要求,全面反映分校办学情况和思路举措,有利于联盟成员沟通信息、取长补短。
2.设定年度重要规定项目,抓好督促检查。坚持少而精、不搞形式、重在实效的原则。一是每学期召开校长联席会,总结交流学期工作,围绕内涵建设,开展讨论研究。联席会确定专题,会上各抒己见深入研讨;会后各校形成论文或总结文章,由分校办汇总编集。二是每学期末,召开联盟“教学与招生协作会”,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在上海老年大学网站上发布各分校招生信息,引导老年学员就近报名学习,有效扩大分校生源。三是每年举行一次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大型活动(也是当年上海市老年教育文化节或艺术活动的专场之一),展现才华、观摩切磋、促进教学。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教育联盟以“万紫千红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大汇演,作为上海市第八届老年教育艺术节专场演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四是组织各分校,积极参加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工作,推动教学管理规范有序。五是适时开展理论研究成果交流,组织校际间学习考察、展示观摩,促进联盟整体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