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599学习过半后插入现在这个班级的,已有整整三年了,担任班长还只是在一年半前,可以说是受命于老师的委托和同学的信任。
我们班级有以下几个特点:
1、班级流动性大。有的学员因出国探亲、或转学到别处,也有的因学校临时搬迁,先后流失了十余人,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2、班长更换频繁。在我任职之前每个学期都换一位班长,我前任的三位班长都是干了一个学期就提出辞职。
3、班级活动为零。我班上课时间是下午最后一堂课,上课正值午休前后,放学又临近下班高峰,大家来去匆匆,相互都不认识,几年下来还叫不出彼此的姓名,而且从未开展过任何班级活动。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班级的这些特点也带来另外一些优势:
1、班级的这种流动也为班级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这两个学期来的八位插班生,都是从名曲班结业后再读的,她们对学习的热爱和技高一筹的琴艺鼓舞和带动着大家。
2、班长更换频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经历这种为人服务不计报酬的体验,倡导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3、班级活动少开展,也符合老年大学的对老师不请客不送礼,不建议开展过多的班级活动的要求。
因此,我们班级还有几个突出优点。
1、班风端正。学员们上课都很专心,回琴都很认真,绝大多数学员能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堂纪律也非常好。有事缺课也都会事先请假。
2、态度谦虚。琴学得有好坏,弹奏水平有高低,班里不管是基础好的,还是年纪轻反应快的,都很谦虚。徐美英、沈珊等同学不仅弹奏速度快、流畅性好,还能毫无保留地传授方法和心得。从名曲班结业的八位同学没有一丝浮躁,一如既往,不断提高。
3、不乏热心人。我们班原是按座位号值周,轮到时都很自觉地擦黑板,关灯、关窗、关视频;暂迁到丽园路后,坐在靠窗靠灯的同学把关窗关灯的任务全包下了。老班长张小苹非常配合我的工作;夏伟民同学把同地段学员的通知任务承担下来,老理事、老班长朱敏芝把名曲班的几位同学团结在周围。在弹奏《童年的回忆》时需要复印四页完整的乐谱,沈珊同学不仅服务大家还坚持不收一分钱。上学期结束时举办了班级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聚会,虽然是寒风凛冽的夜晚,18位学员来了14位。那天我有事晚到,俞吟蓓、王建华同学负责召集,朱敏芝同学带领大家互报姓名年龄,交流学琴的酸甜,畅谈人生,大家都希望这种交流能持之以恒,增进彼此的了解。
班长的职责其实就是这个班级的一名联络员、通讯员、志愿者,也可以成为一名研究者。
联络员就是学校与班级的桥梁和纽带。上海老年大学300多个班级中钢琴系就占了60个,而系里只配有一两位老师,很多事需要班长去落实。联络系里老师与学员之间的情感,联络任课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教学相长。
志愿者就是在为班级学员无私奉献的同时,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从开学前上课时间的提醒、插班生的认识、开学后的座位和值周的安排、教学进度表和学习资料的复印、补办学员证、每次课的考勤和写教学周志,缺课的学员作业通知,期中和期末的班级小结,代收缴学费,假期和春节的问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的儿训。光阴荏苒,如今我们虽然已经两鬓白发,但还是选择这所“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素质和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上海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丰富充实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