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上海老年大学“旅游游记”班同学11人,在吴国富老师带领下游杭州。
宝石山
宝石山在西湖北岸,靠近白堤断桥旁的里湖。
我们跟着老师从宝石山路登山,一路上古树穿天,红枫蔚艳,十分养眼;间或西风乍起,秋叶飞舞,满地金黄……保俶塔高耸山顶,遥望着那高佻的身影,且零距离与它接近,令人美意油然而生。
吴老师领着大家,边走边指点着左边山下:看,西湖!断桥!并实地讲解“断桥残雪”由来。我将镜头拉近,果然桥上游客来往交织!
宝石山上远望西湖朦朦然然,但足已使人心旷神怡。
途中见识了课堂上讲过的特殊地貌,硕大的岩石不规则地竖着、卧着、叠着、跪着,那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壮丽景观,属于西湖新十景之一“宝石流霞”,那岩石属火成岩,含有较多氧化铁,据说在朝霞与夕阳沐浴下,仿佛无数宝石熠熠生辉。在刻有“宝石流霞”四个殷红大字的岩壁上,有人在攀爬,其中一位后腰上系着一小布袋,边攀登边双手交换着往后向袋中拈粉,岩壁上留下两路白色的手印。
我们登上“初阳台”小亭,据说天晴时可在此观赏西湖日出。沿着左边山径,悠悠适适地依恋着西湖慢行,老师指点说:湖边近处这一块称孤山,再远处便是湖心亭了……
韬光寺
曾来过灵隐无数回,但探密韬光却是第一次。读明朝史鉴《韬光记幽》,今朝终于心想事成。
韬光寺在灵隐寺后山,北高峰半山腰,两寺相距约300米。初冬,半山崖迷雾朦胧,山势奥曲,窈然深幽。上山时感觉坡度平缓渐增,台阶也宽阔好走,一旦身临其境,四周依旧恍如初秋:“枝荫交加、苍翠蒙密”,亭台楼阁顺势而建,错落有致,小桥池塘掩映其间,台阶石栏历经修缮,旧痕新迹浑然一体。庭院门口有碑介绍,此寺为唐穆宗时高僧韬光所建,为儒、释、道三栖之地,大家对此尤感兴趣。
观海亭前有一座三层楼阁,形状奇特,其中第二层造型令我惊叹,为何?阁檐同一方向竟有三只檐角,以大于45度仰角平排临空飞翘,气度非凡!高超的建筑艺术出自哪一代能工巧匠?不得而知。想到了高僧韬光,深谙佛禅、包容大度,从四川走来一路寻觅,相中这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风水宝地,便再也不走了。那三檐齐飞的雄姿,莫非是为了记录和见证三大教派栖息韬光的悠远历史!包容才能通达和谐,缘此,在大雄宝殿能叩拜佛祖释迦牟尼,而在吕纯阳殿能参拜道仙吕洞宾,最终在殿后崖壁处还见识“炼丹洞”。
回来后我翻阅相关资料,得知那奇特楼阁便是“观音殿”,建水池之上又称重檐六角楼,将其喻为天上宫阙、玉宇琼楼,可谓恰如其分也!与灵隐相比,韬光的处境更幽静,韬光的楼宇更奇特,韬光的佛缘更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