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我们有抹不去的复杂记忆。站在远处审视,“侵略”、“屠杀”这些血淋淋的字眼,永远不会被历史湮灭,不会让时间覆盖!而走进这个国度,却感受到每一个角都落渗透着现代文明;国民的举手投足充溢着温良谦恭。野蛮残暴和彬彬有礼,两个截然相反的形态,竟如此惊人地统一了这个民族,或者说这是个精神和人格巨大分裂的民族。对于这样一个“近邻”,我们不能不睁大眼睛思考。
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到东京成田机场降落,两个多小时前后的感受迥然不同。且不谈成田机场现代化管理程度技高一筹,而服务工作的人性化程度则更能一比高下。在浦东机场看到一个五口之家,其中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出关时老太太被工作人员安排到绿色通道,并要求由家人陪同,不明就里的家人欲一起跟随,工作人员马上皱起眉头:“只能一人陪。”闻此,另三人立即转往其他出口排队。老太太很快出关,却无奈手执拐杖站立多时静侯家人。到达成田机场,当我又见到这家人时,老太太已安坐在由机场工作人员推着的轮椅上。家人几次想接过轮椅,都被服务小姐微笑着婉拒了。入关时老太太同样被安排走绿色通道,家人很知趣地欲到其他通道排队,但工作人员则请他们一起入关:“一家人应该一起走,不然,让老太太等家人多累。”人性化观念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服务效果和质量。
成田机场入关排队时,我曾想,如果日方海关关员对持中国护照者有所轻慢,我一定严肃地维护自己祖国的尊严。然而,所看到的是一视同仁,对中国公民同样点头微笑,还微微折腰致意(与浦东机场关员的一脸冷峻截然相反)。还他一个由衷的“Thank you!”后,便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日本国土。
作为一名新驾驶员,在日期间,我特别在意道路交通。那些天,往返于本州岛上的几大城市,才知日本和英国一样,所有车辆一律靠左行驶。弹丸之地的日本国惜土如金,马路狭窄得令人吃惊,除了极少数双向四车道外,几乎都是双向单车道,且还因丘陵地貌而起伏不平。这样的道路条件,却从未听到过汽车的鸣笛声,更没抢道争执之事。上下班高峰车速较慢时段,照样能以40-50公里/小时速度匀速行驶,交通的顺畅同样令人惊奇。这里的世界安宁寂静,秩序井然。这个昔日在别国领土上横行霸道的民族,居然如此中规中矩。这里蕴含着一种内在的文明素质,表现出一种潜在的教育背景。
我还很关注人文现象。曾被告之,在日本,行李不用人照看,绝无遗失之虞。我亲历过一件事:一天去机场送先期回国的同事。我将随身携带的一个手提包遗忘在候机大厅。送同事登机后,又去楼顶瞭望台目送飞机起飞。两个多小时后才发现手提包不见了。我并不太焦急,因直觉告诉我一定会失而复得。果然,回到原先那个候机大厅,找服务台小姐询问,她即刻上网,然后详问我手提包的颜色式样和包内的物品,核对无误后,她告诉我招领处门牌号,让我去认领。包内物品现金一样不缺,完好无损。当我问及是否要酬谢时,认领处的一位老先生和一位女士摇头摆手婉言谢绝,并礼貌地送我到门外。另外,东京、横滨、大阪等国际化都市人口密集,地铁、商场人流更是摩肩接踵,但氛围却那样静默祥和,步履匆匆的人们脸上写着的是从容和善。如果不小心两人“相撞”,便对视一笑然后匆匆走人。惜土如金还体现在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行道,狭窄的马路紧贴着民居延伸。寥寥数步即可穿越的马路,却未见乱穿马路和乱闯红灯者。这个行为规范的社会,国民自觉恪守公共道德的同时,也坚守着内心的一份高贵。
记得,有一晚日方宴请,我右侧是位能用英语交谈的日本同行(日本英语不太普及),他有些自豪又有些自得地说:“民主体制,社会公平,主人意识,激励国民奋发向上。税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良好的基础设施,人民爱国如惜家,所以才有高质量的生活……”我明白他的意思,不想接他的茬而把话题转移了。但我知道这是个西方文明和东方文化完美结合的国家。其实上苍对这个民族并不眷顾,只给了几块狭小贫瘠的土地让其栖息繁衍。但在这多为丘陵、山地的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从近代“甲午海战”、现代“大东亚共荣圈”……的武力扩张,直至后现代的“松下”、“索尼”、“丰田”、“本田”……的技术输出,堪称世界之最。对于这个时而“睦邻”、时而“恶交”、想要加入欧洲,却又乏术搬走的一水之隔近邻,无论出于理智还是感情,我们都要:承认别人的优秀,反省自身的不足。不必赞美,但须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我不喜欢那个国度,却不得不崇尚那里的国民素质。
我不愿在东瀛逗留,却不能不留恋那里的水和空气。
(作者为校文学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