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大学有两位资深的水彩画教师,都已七十好几,在老年大学一教就是十几年。他们在课堂上挥毫泼彩,功底扎实;讲解示范,尽心敬业;举止儒雅,待人谦和,深得学员喜爱。他们还在课余组织起“九九水彩画学会”,让爱好水彩画的学员在课堂外有了一个交流切磋和提高的平台。该学会在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他们出版的《第五届上海老年迎春水彩画展》精美画册,其53幅作品可以和职业画家媲美。
这两位引领学员进入水彩画艺术殿堂的老师,就是周迪平、查寿兴,学员眼中“当之无愧的水彩画艺术家”。
一、大师风范 立足老年教育岗位十几年
2003年,上海老年大学开设了水彩画班,周迪平就是首任老师。第二年,学校根据需要扩招成两个班,后来又开办了素描班和水粉班。2005年,查寿兴老师被聘请到校任教。水彩画班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学制各两年,现在结业的学员已有数百名。
这两位教师资历不浅。周迪评老师是上海市专家评审组评定的美术师,举办过个人画展,接受过上海电视台的专题采;作品入选过“沪港深圳水彩画联展”,并经常发表在《水彩》、《上海水彩报》画刊及报刊杂志上。査寿兴老师退休前一直在中西美术进修学院教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不断有佳作入选全国及各地画展,他的《水彩画技法》一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多次再版。
这两位水彩画名师,凭着对老年教育的忠诚和对老年学员的热爱,悉心教学,从不懈怠。周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总是提前一小时进课堂,为学生修改作业和做其他准备工作,并将自己家的石膏像模具都带来捐赠给学校。查寿兴老师也总是提前到校,每次都从家里带来许多佳作藏品,让学员读画欣赏。
虽是学员眼里的“大师”,但他们平时为人低调,尊重和爱护学员。査老师已78岁还在上课,对老年学员特别关心照顾。有时课堂里需要搬动桌椅和画板,他都一再关照大家当心,对几位上了年纪的学员,会劝阻他们不让搬。有一次在实物写生时,他的右手指被花瓶的缺口划破,一时流血不止,同学们很急,去医务室找药棉和创可贴。他却用餐巾纸快速裹住手指,坚持上课。
二、潜心教学 把学员带入水彩画艺术殿堂
学员都是水彩画爱好者,但文化层次和掌握的技能都参差不齐。两位教师在教学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提高学员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用不同的方法带他们入门。
比如,老师们会让班长将新来的学员编成一组,从基础教起,由浅入深。学员任红初学画西瓜,怎么也画不像。査老师鼓励她说,画得蛮好呀,我给你加几笔。经査老师修改,西瓜就熟了。任红受到鼓励,坚定了学画的信心,跟老师一学就是五年多,成了班里的佼佼者。彭瑞萱是位初学者,周老师留意到她的静物写生很有灵气,学习也很勤奋,就鼓励和帮助她,经不断指导,彭瑞萱的作品“足印”入选了“迎春画展”。周老师还把自己拿手的蜡笔技法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好多学员都已掌握一二,胡梅芳等学员就用多幅蜡笔技法画入选了“迎春画展”。
周迪平和査寿兴老师上课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动静相宜。他们会介绍国外各种画派的经典作品和国内同行们的精彩画作,对美术理论和技法进行解析,让老年学员读画欣赏。为了提高教学成效,他们有计划地带学员外出写生。深秋的一天,查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员在南昌路科学会堂附近写生时,被《新民晚报》记者意外发现,摄入镜头,以“老有所趣”为题,还配上图片文字,在报上发表。文中写道:“北风吹起,街头有点冷,但这群‘老小孩’心还是那么热,在梧桐落叶纷纷的南昌路上,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在轧啥闹猛? 哦,居然在看国画写生‘科学会堂的小白楼’。只见老先生起笔落笔十分专注,周边围了十七八位老人,不时地看看楼又看看画,有的悄悄地指指点点,有的点头称是。原来这是一群老年大学的学生在这里学国画写生。……大家聚在一起探讨画艺,老有所趣,兴趣让他们在冷风中忘记严寒,心里重燃儿时对艺术追求的热情。”
周老师和查老师对学员们严格要求,特别强调课堂纪律;上课时不能谈论家长里短,要一心一意投入画画。学员每周都要交作业,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学期末,老师们还要求每个学员交一幅作品,当场修改指点,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学期末最后一课是讲评课,教室四周的画架上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琳琅满目,满屋生辉。同学们在老师点评后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员们说,上老师的课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融入社会“九九水彩画学会”越办越好
学员毕业后仍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为此,周迪平老师提议成立“九九水彩画学会”,作为“第二课堂”,让爱好水彩画的学员可以交流切磋,并能以学会的名义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周老师亲自设计了会标和会员登记表格。几年之后,他又将学会介绍给具有国际影响的“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馆长陈希旦对老年大学水彩画学会很看好,同意每年在艺术馆免费为老年学员举办一次画展。在2015年上海老年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之际,馆内就举办了“第五届上海老年迎春水彩画展”,还编辑出版了一本精美作品集。陈希旦馆长在作品集的序中,衷心祝愿老年朋友的绘画技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期待上海老年大学为普及与繁荣我国的水彩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九九水彩画学会”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已有十一个年头,受到老年学员的喜爱。周迪平老师原是会长,以后又热心地在学员中培养管理人员,让学员自己来担任理事工作。如今,周老师“退居二线”,担任名誉会长,査老师为学会顾问,会长是邵大正和陶杏声,秘书长是马俊和缪彤瑀,会员已有120多人。学会每周二下午活动,点评作品、互相切磋;还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丰富学习交流的内容,如请画界知名人士来举办讲座,定期与打浦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开展联谊活动、举办展示活动等。学会理事会每年都举办年会与年展。学员视之为是盛大节日,并能以送上作品参展为荣。他们盼望能再次聆听到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师生共享金秋年华收获的喜悦。
(作者:上海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