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诗人——我行,你也行!

发布时间:2016-02-01点击:18作者:柯玉娇系统管理员

我的老师杨凤生先生是当代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人。集诗家、词家、散曲家于一身。

杨凤生先生为弘扬国粹,不辞辛劳。十数年来,先后为华东政法学院等大专院校、上师大老年大学、浦东潍坊学校、青浦老年大学、松江老年大学、上海老年大学等学校授课。他的讲课,好评如潮。到哪里都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台湾来的书画家、蒋经国的侄儿蒋孝勋先生还专请杨凤生先生为他的诗画沙龙讲课,传授国粹精华,得到高度评价。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代孩提的启蒙教材。儿童未必懂,只能死记硬背,长大了自然能慢慢消化,融会贯通,达于心,达于骨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言,也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共识。但当今,人们往往喜爱唐诗宋词,也只能背背而已,苦于无法入门。因此有的书法家只会书写前人的诗文,自己却不会创作,成为典型的“写字匠”;而现代画家普遍不懂平仄,题画讹误百出,更是通病。所以这些,令人遗憾,但是,名师就在眼前!

名师指导,助我梦想成真。我想成为诗人,过去一定会被嗤为“痴人说梦”,可是现在就将成为现实了!杨凤生先生教学有道。只要在先生的指导下,一般的学生两三个学期,就能基本掌握写诗的技巧。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求学者从外地抵沪,租房子一住几年,就为求杨老诗人的真传。

我当年学的也是文科,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虽然包括影响深远的唐诗宋词和诗词的平仄格律,但因考试不要求作诗,所以也和别人一样忽略了诗词创作的学习。尽管成绩优秀,但不会作一首合格的古诗。现在老了,来到老年大学继续充电。我报名就读于杨老师的《诗词格律楹联班》,有幸走进这个驰誉海内外、著名诗人的课堂。通过老师的指教和点拨,我从诗词格律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作品常常被录用,还成为上海诗词学会的会员。我由衷地感谢上海老年大学,感谢我的恩师杨凤生老师!

学习古诗词,对21世纪的人来说同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更何况我们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往往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岁月钩沉、还有亲朋 交往,都可以用五绝、七绝,五律或七律、对联等形式,来表达情感,传递友情。既言简意赅,又内涵丰富。也可以在自己的画作里抑或照片上题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也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位叫于文欣的黑龙江知青网友,一次从哈尔滨来沪游世博。时间很紧,我和他在火车站只相晤片刻,可谓“匆匆一见又别离”。但是我送他的一首诗却让其感动不已,还发在网上与大家分享呢:

致网友于文欣(藏头诗)

于无声处有高贤,文水德舟同焕然。

欣见何须曾相识,君怀浩荡令春延。

我们老年人学钢琴很不易,老师的耐心指点,我们非常感激。那次去上课,在公交车上,我突然想起今天是圣诞节,年轻人是重视这个节日的,我的老师可是个年轻的小姐哦。于是我灵机一动,酝酿了一首七言绝句,下车后就到学校对面的商厦买了一张精美的圣诞贺卡,送上一个白头学子的敬意:

琴声款款

致钢琴老师方怡小姐

和风细雨润寒梅,芳草萋萋艳日开。       虽说西琴怜稚子,却令老树绽春来。

一位朋友大病复发,要去慰问她,除了礼物,我在祝福卡上提了一首诗,鼓励她重燃生的希望,令她和家人都很感动。诗文如下:

致友人王坚

惊闻恶疾复发,致意慰之。

王者征程十八载,坚顽傲雪胜寒梅。

烽烟又起寻常事,直捣黄龙报捷来。

世博会要召开了,我的一首七律被《上海诗词学会》登载,诗文寄托了我对祖国、对世博的热望:

世博畅想

博览寰球四十零,物华荟萃映花铭。(注)东风有意彤彤日,春水无垠点点星。

繁茂梧桐鸾凤喜,殷勤玉兰友朋馨。

唐珠璀璨游瀛海,怒吼雄狮震宇霆。

(注:本届世博是第41届。)

岁月如歌,酸甜苦辣都有。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经历特别磨难的知青。如笔者我,从小父母去世,哥嫂抚育长大。离开上海廿载,单身带大幼女三十年。坎坎坷坷数十年!如今,孩子事业有成,自己健康充实。六十岁,一个甲子。生日那天我心绪万端,真是道不尽的感叹。但用一首七律就抒发了胸臆。我把它附上照片,在博文上让朋友们和共享我人生纪念日的美好:

六秩抒怀

暮日孤帆漾晚风,蔚霞紫燕掠霄穹。

轻烟秀水风荷举,薄雾幽崖云鹭融。

灯火阑珊斜疏影,露痕寥落冷秋枫。(注1)渔樵阅尽沧桑事,笑谈清风朗月中。

(注2:笔者网名是“灯火阑珊”。注2:笔名是“渔樵”。)

我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杨凤生老师学生们的作品现已纷纷发表在海内外的各种诗刊上;有的已出版了个人诗集。很多同学还被上海诗词学会发展为会员。打开一本《上海诗词》,杨先生的学生比比皆是。这是学生的成功,更是老师的骄傲!

诗人,写诗的人。做诗人,是我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朋友,我行,你一定也行!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