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上海音乐学院的邹彦教授开讲《经典音乐欣赏》课,作为上海老年大学首届学历班的学员,我们有幸跟随邹老师走进陌生的“西洋歌剧”殿堂。
歌剧究竟是怎样的艺术?西洋歌剧有哪些经典作品?我们如何来鉴赏与学习?邹老师和郭一涟老师给我们作了深入浅出而系统全面的专业讲解,尤其对西洋歌剧的许多经典作品、作者演员、精彩选段,配以音像文字和视频投影等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幕幕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的歌剧,可谓精彩纷呈,使人流连忘返。看得出两位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功底,每次给我们讲课都做了精心准备。
现在,我可以说对歌剧已略知一二,并且非常喜爱西洋歌剧。这是因为: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是大型声乐体裁,它真实地表达人的感情,能够适应时代要求。自十八世纪起源意大利流行欧洲以来,歌剧已盛行于全世界,其中许多经典作品和曲目选段经久不衰,不少乐曲更是脍炙人口。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等一批作曲家和歌剧演员,通过用心创作和塑造形象,向人们展示了惊人的艺术才华,并给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本学期邹老师讲解的一系列西洋歌剧作品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有威尔第的《并臣》、《茶花女》《阿依达》和《奥赛罗》;有比才的《卡门》、《采珠人》;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
通过反复聆听赏析,我了解了各种类型的典型作品,如:戏剧男高音的“女人善变”—威尔第《弄臣》;女中音罗西娜的咏叹调“我心中有个美妙的声音”—罗西尼;抒情女高音咪咪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普契尼《(波西米亚人》;戏剧女高音莱奥诺拉的咏叹调“神啊!赐给我安宁”—威尔第《命运的力量》;抒情男中音“我是快乐的捕鸟人”—莫扎特《魔笛》;深沉男低音萨拉斯特罗《在这神圣的殿堂》、花腔女高音夜后咏叹调“年轻人不要怕”—莫扎特《魔笛》,还有男高音与女高音二重唱:威尔第《茶花女》之“饮酒歌”、八重唱:威尔第《法尔斯塔夫》的终场;男声合唱:韦伯《自由射手》之“猎人合唱”,以及比才的《卡门》“斗牛士之歌”;就连童声合唱:比才的《卡门》之“士兵换岗”也很精彩;特别是威尔第《纳布科》第三幕第二场:“希伯来奴隶合唱”震撼人心,这些选曲实在太棒了!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剧中主角人物的命运结局如何,聆听之后大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
简而言之,《经典音乐欣赏》课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学员的音乐素养。这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门课程,我们应该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