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个小品节目“同桌的你”,东北的几个二人转演员在台上围绕一个“窦”字演了一场“不识字”的戏:或把“情窦初开”的“窦”字画圈替代读成了“情圈初开”,或说成是斗地主的“斗”,或说成是土豆的“豆”。观众捧腹大笑之余,小品道出了“没文化真悲哀!”的初衷。
因为2010年逢寅卯年更替之春节,又因为这句“没文化真悲哀”的台词,两个事件交织一起不禁使我联想起那不堪回首的文革时期的一件往事。
同样是一个岁末年关,学校工宣队要求教师们围绕“勤俭节约,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工宣队”、“革命化春节”这些名词老同志记忆犹新,可现在的年轻人并不了解。
什么是“工宣队”?当时号召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要领导一切,于是派出工厂里工人师傅到学校宣传毛泽东思想,领导教师进行文化大革命。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什么是“革命化春节”?当年物资匮乏,除了电台、报纸上依然“市场繁荣、商品丰富、保障供应”,什么商品都计划供应,都要凭票还要排队才能买到,有时排队很长时间但东西却卖完了,有计划有票证却没得供应,只得自认倒霉。承认供不应求也就罢了,却偏要把多烧几个菜说成是大吃大喝,甚至上纲上线指责为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年年春节年年过,商品再少也得过。革命的年代,过一个与所谓大吃大喝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背道而驰的年,显然就是“革命化春节”了。学习讨论会上,老师们有的“唱高调”,有的附和,有的“开无轨电车”,也有的闷声不响、闭目养神。一位老教师被点名后发言:“我们要勤俭节约,合理安排生活,千万不能寅吃卯粮,节日里大吃大喝,节后就缺吃少食…….”话音未落,工宣队领导就打断老教师的话大发雷霆:“决不允许你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明明丰衣足食,你竟污蔑说人吃猫粮。”
究竟是把“寅吃卯粮”错听成“人吃猫粮”,或是根本不懂“寅吃卯粮”这个成语,还是听懂了而故意嫁祸于人,不得而知,反正接着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死不悔改”、“反动透顶”等一连串上纲上线的大批判。
相比如今的“没有文化真悲哀”,当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那可更是真真切切的悲哀之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