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师者风范——记中医基础班教师毛平

发布时间:2016-02-01点击:22作者:严 求系统管理员

上海老年大学开设的中医基础(三)中药学和中医基础(四)方剂学是两门热门课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毛平执教。从2006年退休至今,她在这个岗位上挚爱地坚守着,也快乐地工作着。

和毛老师交谈,如沐春风,如淋甘雨,深沉而恬淡。娓娓道来,感受的是一种爱和一份情,即对老年教育的爱和对老年学员的情。她微笑着,历历细数同学们对她的好,唯独不讲自己,显示了一种高尚的教师风范:

“我原来在中医大教授的对象是青年学生,现在变成了生活背景不同的老年人,有的年龄比我还大得多,我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人,耐着性子听他们倾诉,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谈。这几年,我父母相继去世,学员们对我非常关心,看我走路不便,常送我到车站,知道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上课前还为我准备了靠垫。他们给我带来各种中药方子,让我大开眼界。我从学员身上得到了正能量:有位学员两乳切除,还坚持来上课;有位残疾人撑着拐杖来听课,希望得到我的PPT讲稿;当了爷爷、奶奶还会送喜蛋给我。”

在参加了一次学员座谈会后,我为学员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对毛老师师道、德行和人格魅力的赞不绝口而深受感动。

一、知识渊博,教学有方,她是学员欢迎的优秀教师

中药学、方剂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医药文化遗产,教中药学和方剂学,就是在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毛老师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虽然教这两门课有一定难度,中药学讲了几万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但学起来有千篇一律之感;方剂学的每一方剂的名称、组配、功用、主治病症等,难记又易混淆。对老年人来说,如何把这样一门枯燥乏味的中医方剂学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需要付出一番心血的。

根据老年学员慢性病多和易忘的特点,毛老师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摸索,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新药典,修正教科书上的不足;结合时令,补充一些验方、药膳和注意事项;结合老年人的常见病案例,介绍健康小知识,对症下药。为了增强学员的感性知识,她自己制作PPT,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展示图片、信息资料,以激起大家的求知欲;为了免于学员在课上忙碌抄写,她在家准备补充教材,印发到每个学员。

听毛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她教学时精力充沛,旁征博引,讲到精彩处,会立起身来,挥舞手臂,提高语调。身为大学教授的毛老师还在博采众长,她说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她不断将收集到的国外信息传递给学员,如《黄帝内经》已被联合国收藏等。每次上课,她都引荐一些“古方”“经典方”,讲一些前人名医的古方、药名的由来,如中药杜仲就是以人名而冠之等等,来加深大家对方剂的理解。更让学员饶有兴趣的是,毛老师根据季节变化,提出老年人四季养生防病的方法,如:秋天怎样养阴防躁;冬天如何助阳防寒,冬令进补如何吃价廉物美的补品等。她还常常摘录、编写一些名中医关于保健方面的小方剂发给大家,如,做鼻保健操来预防感冒;服“菊花五味饮”治感冒;制作药茶清脏解热;以及介绍著名营养学家于康的“于康说吃”等。前一段发生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毛老师反复叮咛大家:出门要戴口罩,尽量减少外出,并不妨试试把荸荠与茨菇同煮熬汤,能起到补阴养肺的疗效。

学员们爱看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她也做有心人,从《北京卫视》的“养生堂”到上海台的“明星话养生”,不错过每一档节目,只是为了便于和学员交流。她建议开一门中药植物学,向学员介绍各种中药的形态,避免受骗上当,她还建议讲药理学也要讲心理学,养生先养心。

二、课前课后,百问不厌,她是学员的健康咨询者。

中医班的学员有100多人,大家既向毛老师学习中医知识,同时也享受着如上医院看专家门诊般的待遇。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毛老师都会早早来到教室做准备,在她周围形成小圈。毛老师一一回答学员们的提问,有问必答,百答不厌,从听课中碰到的问题,一直到学员拿出自己看病时医生所开的药方来寻求评估、讨论,她总是娓娓道来,不厌其烦。课间休息时,她也被学员围住问这问那,几乎成了学员们的健康咨询者和守护者。宣布下课时,学员们总是舍不得离开,意犹未尽。

对学员的提问,遇到当时解答不了或不能确定的,毛老师会回家查找资料或拿到原工作的中医大去确证。有个同学在方剂学中遇到一个生僻字,电脑上查不到,求教毛老师。毛老师竟然带了一部厚厚的大药典来,为其查阅。有个学员去年底在医院开了中药——半边枝、根、莲各15克,对照课本资料有些疑问,毛老师也有些疑惑,让她留下电话号码,回去问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两天后有了答案,毛老师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让她非常感动。

有多名学员曾问过毛老师何处坐堂,想到医院看她的门诊,但毛老师总是笑笑说,她是学药物的,不坐堂,只能从药物、方剂上给予参考,并应学员要求推荐医院或名医。

很多学员乃至他们的亲属和朋友都得到过毛老师亲人般的关怀,感激不尽。有位学员突然不明方向,神情恍惚,家属怀疑他是否患了老年痴呆症,毛老师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判断,认为不大可能一下子变成痴呆,会不会是患了脑梗,所以建议马上去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下来果然是脑梗,幸亏及时救治,才避免了严重后果。另有个同学突然头晕得厉害,毛老师让她去医院内科检查,第二天她就去中山医院做了CT,结果诊断是腔梗,治疗25天后来上课,毛老师关照她可吃点中药,可安心养病。还有个学员,去年春天摔断手臂,开刀打入钢板。毛老师关照说,骨折后要戴护肘注意保暖,不能按惯例吃肉骨头汤,要用中药熏洗。今年春天临去医院拆钢板前,毛老师又关照她不要担心脱下的课,可以借U盘给她复制补习。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点点滴滴,渗透着毛老师对学员的关爱。

三、亦师亦友,和蔼可亲,她是学员的贴心人

学员们称赞毛老师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良师益友。

她是个腿脚不大方便的人,她的老爱人朱老师,不管刮风下雨,每次用自行车来回送毛老师来上下课,而且为大家义务调试教学所需的电教设备,将银屏录像、灯光调试到最佳位置。有次她不幸摔伤,腰椎受损,硬是靠着自带的垫子,忍着疼痛坚持上完课,没有请一天假。上学期腿疾复发,数月不能站立,寸步难行,也是依靠朱老师用轮椅代步;为了少麻烦学员,她甚至忍着少喝水少上厕所。有一阵,她老母亲病重住院,实在无法脱身,原先安排的社团讲座又不能耽误,又是请她先生代劳,而且不取任何报酬。

毛老师的教学,倾注着她和她先生双倍的心血,倾注着她课内课外双倍的付出,她处处想着学生,谁不来上课就会发短信问候,但却把自己置之度外,感冒发烧咳嗽,照常来校,从不脱课。学员们想表示一些心意,买些礼品,写个表扬信等,都被她谢绝了。

这是一个师生相爱的温暖的大家庭。毛老师的“医者仁心,师者风范”高尚品质,影响和激励着全班学员。

(上海老年大学研究室供稿)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