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大学国标表演队自2003年建队以来,创编了维也纳华尔兹《我和我的祖国》、情景舞《艺术与生活》等八支曲目。唯有曲目《生命之律》持续表演了十个年头。为什么这支曲目能经久不衰呢?究其原因,因为它有:
优质资源 曲目《生命之律》涵盖了“摩登”的华尔兹、探戈、狐步、维也纳华尔兹四个舞种。编舞的朱培丽老师源于上海老年大学示范、引领、幅射的任务和表演队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平台,设计的曲目不是为表演而表演。整支曲目不仅从动作到画面有独到的美感,充分演绎了摩登舞缠绵、洒脱的风格,经过十年磨练(年年修改),还使每段音乐选曲、舞蹈组合合理、完整。每段舞蹈自成套路,皆可成为舞种独立的教学内容。因此,它成了表演队的保留曲目,新队员入队后的基础课目,骨干队员到社区(第三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也成了国标表演队服务于社会的起点。
流水队员 曲目《生命之律》自2003年演出以来,曾先后获得上海市第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铜奖”、第八届“乐字号”杯国标舞大赛的“梅花奖”(即第一名)。由于这支曲目颇受观众欢迎,因而经常受邀表演。曾在上海举行的“大手牵小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中,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专场演出。还与澳大利亚华声合唱团进行了艺术交流。
上海老年大学和部队一样,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动性大。国标表演队因为队员年龄、身体状况、家庭变迁等原因,队员不断更换,老的走了,新的来了。全队前后进出96人,目前尚存30名队员。既是基础课目又是必学节目的《生命之律》,平时老师上课后,老队员主动帮教新队员,新队员积极求教老队员。每次排练几乎年年换人。朱培丽老师不厌其烦地根据不同演出的需求和人员的变动状况,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一支曲目,代代相传,老带新、新学老,充分突现了国标表演队“流水队员”的特点。
和谐团队 《生命之律》每次表演,每次换人,谁参加表演,谁不参加表演,如何作好最佳的安排,既有艺术上的参数,也成了体现全队团队精神的一个亮点。国标表演队依照学校教学的特点,实行艺术总监负责制(由全体队员民主选举敬业精神极强的朱培丽老师出任)。平时学习、排练、活动、演出以及筹措资金、经费使用都是先由队长征求大家意见,在充分听取队员意见后,再由艺术总监做决定。队内充分发扬民主和精心的合理安排,使队内每次演出都皆大欢喜。师生之间、队员之间相处融洽,队伍稳定,舞技不断提高。演出时,参加表演的队员尽心尽力,不参加表演的队员主动参加做后勤工作,领队楼逸民同志已年过八十,仍然以身作则,忙前忙后,还详实地记录每次演出的情况,以备改进。为集体奉献,已成为国标表演队每个队员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