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校上课时间紧,课外实践巧安排——记计算机系“数码后期处理班”因地制宜的教学安排

发布时间:2016-02-18点击:12作者:计算机系 林岗系统管理员

“在古漪园,拍摄竹林为背景的宁静小路时,周老师说,要在小路尽头站个人,这样拍,照片有小路无穷延伸效果,又有静穆幽远之感。”计算机系“数码后期处理班”徐心凝学员这样说。这是周志雄老师带学员课外实践的一个“镜头”。周老师以此来弥补因借校上课教学时间之不足。

今年9月起,因为总校校舍大修,计算机系各班安排在建国西路上课。借校上课,教室紧张。一个教室,原来上午或下午,各安排一个班级上课,而现在各安排二个班级上课。这样,教学时间明显被压缩。但是,“数码后期处理班”,并不因为教学时间被压缩而影响教学质量。原来,担任这门课的周志雄老师,适当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将摄影理论知识,课内精讲,课外边实践边讲解,这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员们认为摄影动手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周老师以此克服借校上课时间受压缩的困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自今年9月开学以来,这样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周老师已经进行了四次。古色古香的南翔古漪园、兵马俑雕塑雄踞苏州河边的“梦清园”、夜幕下的打浦路南园、像长虹卧江的南浦大桥桥畔,处处都留下周老师和学员们的课外摄影实践活动的身影。

学员熊志元,退休前在某大学工作,也是教师。他理解校方借校上课的困难,也认为教室紧张,多少会影响少数班级的教学时间,但是,他赞赏周老师这样因地制宜来弥补教学时间不足的教学安排。他说,师生课外共同摄影,既弥补教学时间之不足,又强化了学员动手能力。他又说,即使拍得不成功的照片,也是一种即时“教材”。还有学员说,师生将所拍摄的照片互传,形成比照,效果好。课堂讲理论知识时,只对着静态的狗熊、洋娃娃等道具拍练,缺少点身临其境感觉。实地拍摄,边拍边联系理论知识,印象深刻。借校上课,教室紧张和教学时间受影响的不利因素,就这样,由周志雄老师因地制宜作安排而化解了。

借校上课中的计算机系“数码后期处理班”,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明如观火。

师生们盼望总校校舍大修早些完工,大家将以新的精神面貌回到修缮一新的总校上课。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