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作品选向《学习者之歌》学习

发布时间:2016-05-12点击:14作者:陆丽君系统管理员

当我手捧翰墨留香的《学习者之歌》这本书时,心情格外激动。它记录了十几位老年大学学员孜孜以求,勤奋学习,学有所成,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其中也收录了我采访、撰写的二篇文章。我有幸参与了这本书的编写,亲身体验了众多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实现了时光不老,夕阳更红的那种快乐和幸福。

采访  打开一扇别样的窗

刚接到采访任务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边缘群体,再怎么努力,又能绽放多少异彩呢?但当我走近连希俊、陈庆玲两位老师的心灵世界时,我被他们在晚晴岁月里焕发出来的生命激情所震撼。无论是和谦恭儒雅的连老师促膝交流,还是在雅韵清新的画室里看陈老师挥毫作画,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身上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连老师退休以后,走进上海老年大学的文学写作班,几年来成绩斐然,写下了各类散文、随笔70多篇,并在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追回了他年轻时的文学梦。陈老师55岁开始学画画,在老年大学国画班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笔墨意境之路越走越宽,许多作品获得大奖,并在70岁生日时举办了很有人生意义的个人画展。通过对两位老师的采访,为我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别样的窗,让我看到了原来老年人还有这么一种充实、自信、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可写的东西太多了,我的创作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耕耘  绘就一道晚霞的虹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确实不怎么顺利。因是报告文学,既不能像工作小结那样八股,也不可如诗歌、散文那样诗意。我想,向这些优秀的学习者学习,就从这两篇文章开始。按照在老年大学“纪实写作班”和“文学写作班”上课时老师的要求,先确立文章的主题,然后在纷繁的素材中选材,按照主题的要求,把选出的材料串成文章的框架,力求文章的每一个内容和细节都要围绕和突出主题的立意,经过一番努力,文章初就。再作进一步的用词、修辞、选题等各方面的修改,终于按期交出答卷,为《学习者之歌》尽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学习者之歌》中颂扬的十几位老年学员,虽然学习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事迹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老年人虽然不是社会的中心、生活的前沿,但只要你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依旧能绘出一道绚丽的晚霞。

感悟  扬起一叶追梦的帆

任务完成了,我却沉思了。我不断地敲打着自己的心灵在自问:感动过后,你应该向这些“学习者”学习些什么呢?退休以后,虽然也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但始终是把它当作消磨时光的一种休闲,晚年生活的一种调料。从没有这些“学习者”那么高的“立意”,更不敢给自己定什么学习目标,总有些“迟暮以至,为时已晚”的感觉。在写两位老师的追梦历程中,也不禁勾起了我年轻时粉色的梦:我喜爱文学;喜爱当一名语文老师;喜爱把自己的内心像涓涓细流淌在字里行间……生活阴差阳错地让我和这些梦想擦肩而过,岁月真的能给我重拾这片片梦花的机会吗?《学习者之歌》给了我一个肯定的回答。

现在,我走进老年大学的课堂是那么的自信,因为这里能给我一个圆梦的希望。我拿起手中的笔是那么的执着,因为我正朝着心中的目标在努力攀登。我深知自己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只要随着潺潺的小溪奔腾不息,必能汇入大海。

感悟,让我扬起一叶追梦的帆。

(作者为文学社成员)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