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八个字作为结束语。这八个字来自《周易》,却被我国领导人在最近的重大国际活动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访英期间出席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席间即引用“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展望中英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2015年11月6日,在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在新加坡《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发表题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创中新关系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再次引用了“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涵着许多深刻的哲理,既可超越时间而“古为今用”;也可超越空间,“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二,“为往圣继绝学”,领导人正在作有意的导引。
在国学经典中,以《易经》的内容最为古老。夏之《连山易》和商之《归藏易》早已失传。唯有《周易》流传在世。因《周易》中的《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比起“四书五经”中其他经书还要古老几百年。因此即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让一般人自学仍有许多文字障碍。所以由孔子及其弟子用心为《易经》作“传”,不仅可以帮助后学扫除文字障碍,而且也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易经》中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后学者能有所领悟,有所启发,并联系实际发挥“易道广大”的社会价值,真可谓功德无量!
相传,《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皆由姬昌(周文王)、姬旦(周公)父子二人完成,成为至今收入《周易》中的“易经”(分上下二篇,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部分;而孔子及其弟子为解读“易经”而作的十篇大文,即收入《周易》中的“易传”(称“十翼”:《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部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句,严格地说,不是出于《周易》中的《易经》,而是出于《周易》中的用来解读《易经》的《易传·彖下》。《易经》中第四十二卦是《风雷益卦》。
卦名:风雷益【震下巽上】
卦画:
卦辞: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因为第四十一卦是《山泽损卦》。《序卦传》曰:“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损卦》倒反成《益卦》,称“综卦”。损,是减损,但当一损再损,不断地损,到一定时候,事物就会发生变化,反而会转而受益。所以在《损卦》之后应该是象征增益的《益卦》。其主题是象征增益。有利于出行,有利于到社会上干一番事业。
《易传·彖下》曰:“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讲益,是指减损上方的利益来使下层得益(就像李克强总理在就职时所说:“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这样,广大民众就会感到无限欣悦;由上而下的施利于民,这道义一定会大放光芒!卦辞说的“利有攸往”是指对事物的前进很有利。也说明在这卦中的象征尊者的“六二爻、九五爻”都在中正之位上而刚柔相济,肯定吉庆。卦辞中说的“利涉大川”是指借乘木舟而渡江涉水(“木道乃行”),一路顺畅。在象征增益的卦象中,下卦是《震卦》,表示要“动”,上卦是《巽卦》,表示很“顺”。所以增益之时“动而巽”,正是象征“动而顺”,天天有进益,无可限量!这也显示了事物的一个道理:一旦上天施惠,大地就受益,这种自然之道能使万方受益。结论是:大凡有关施惠而增益之道都是与“天时”条件分不开的(我们平时讲“天地人和”时,这“天时”并不仅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也包括人世间上层管理者的治国之道和各种具体方略)。
最近,习近平在国际活动中再三引用“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则是强调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很大发展,但有“与邻共富”之诚意。大家如能在国际上诚意合作,共同发展,这才是当今世界最值得做的事业!
(作者为上海老年大学文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