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海老年大学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45人在党支部书记张兴同志带领下,行走在周公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和上海邮政博物馆等红色基地之间,通过情景式党课教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全体党员学习“四史”的热情,确保我校“四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第一站,党员们来到周公馆。它正式名称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于国共谈判期间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对外宣称是周恩来的寓所,所以也有了周公馆的名称。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进行国共谈判,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6月在此设立驻沪办事处,周恩来、董必武等多次在此举行记者招待会和会见中外人士。周公馆在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后经修复建立了纪念馆。这里是国共斗争的最前线,在国民党特务的重围中,周恩来、董必武和战友们将生死置于度外。在白色恐佈中,董必武召开党支部大会,用革命的气节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通过参观学习,党员们感慨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中千千万万革命志士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
随后,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宣誓厅,面对悬挂着的巨幅中国共产党党旗,党支部书记张兴同志带领全体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的宣誓声铿锵有力、响彻大厅,每个人都深受感染,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重温誓词后,大家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陈列着大量实物、图片、雕塑和沙盘。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们边走、边看、边听、边学,时而驻足、时而思考。在观看完题为《追梦》的视频短片后,很多人眼中饱含泪水,表示回顾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不忘初心,埋头苦干,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三站是位于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这座仓库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联合仓库。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进入纪念馆,党员们首先被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所感动,家书雕塑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行走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中,聆听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大部分的讲解,看到了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出的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党员们被先烈们孤军奋战的英雄豪气所震撼,被“八百壮士”的浩然正气所感动。先辈们用热血和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一声声“宁愿战死,决不投降”的话语环绕在大家耳边,不少同志被英雄们不怕牺牲的抗日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展望未来。所有党员久久驻足,凝神贯注,细心体会来之不易的现代生活。
最后一站是上海邮政博物馆。在近代优秀建筑上海邮政大楼内,它以详实的史料和实物,追溯了上海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记载了上海邮政早期党组织领导邮政职工运动以及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的贡献,记录了先进劳模为邮政发展鞠躬尽瘁的业绩,陈列了品种繁多的邮政专用工具,陈列了品种繁多的邮政专用工具,介绍了不断完善的业务种类,展出了极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邮票。虽然行走学习了一天,大家已经有些疲惫,但看到馆内的陈列、听到革命先辈的事迹,仍是兴致勃勃,感觉意犹未尽。
本次“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是我校“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后期我校还安排了一系列丰富的学习内容,用以加强全体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思想主动性、工作融入性,确保把“四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