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书写一个“人”字的过程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4作者:陆仲绩系统管理员

打小就对漂亮的书法字画,仰慕不已,只是先天不足、后天不勤,所以只会写字,不懂书法。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不仅是羡慕,而且还佩服。

退休不久,妻有意要了我夙愿,自作主张,给我在上海老年大学报了“书法班”,在冯福泉老师门下拜师学艺。一来调剂兴趣爱好,把原先专注的行业扳回到老年消遣中;二来矫正作息规律,把坐在计算机前打字的刻板改为站在桌边凝神挥毫的潇洒。

几节课下来,起先回家也常提笔临帖,无奈基础太差,进步不快,好在老师宽宏大量,尚未挨板。然这些都没有妨碍我喜欢上“书法”课的冲动。冯老师讲课身体力行,写字挥毫;谈古论今讲述书法大家,篆隶楷草行,各显神采。“青龙散人”自有为师之道:说“字如其人”,或凝重或狂野,教人去领略书法美的享受;说“修身养性”,引导给于一个心情激扬的空间;说“陶冶情操”,诱导学员产生对书法的吸引力和参与感。所以,凡夫俗子,学不好美妙书法的精彩,吾有我师,能给学员一方天地,学些欣赏,同样乐在其中。

前些天,看见冯老师在黑板上满满写着蔡邕《笔论》。逐字逐句,解说点拨,“若要做好诗,功夫在诗外”,套用在书法上就是功夫在书外,顿感有所醒悟、开窍,受益匪浅。

学书法犹如学做人,来不得半点“藏着捏着捂着”,沉不下心,自然学不好书法。老婆卖力地一路绿灯,给笔给纸督导购买碑帖,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当初,扫地僧能轻易制服萧慕二人,没有精研佛理、通晓佛经的大智慧,又如何显现一代宗师风范。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剑舞,犹如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顿时开窍,我却愚顽。其实就象重金换不来“诺贝尔”一样,土豪金也砸不出一个“书法家”,或许目前她是没有方法可以使我升华到如此精神境界的了。

欣赏,同样是一种学问,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成不了书法大家,可以学着做个会自得其乐的鉴赏学生。老年大学的氛围给了我们一种不同于孩童读书时无聊、刻板和功利的知性、宽松和愉悦,好好享受,好好生活,就好!其实,年龄就是心情,心情就是年龄。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听从内心呼唤,彰现性情内涵,融入社会潮流。性动而流行,性静而凝聚,人生就是书写一个大大“人”字的过程。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