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1年发布的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明确各级老年教育组织的功能定位”,“要继续办好现有高校老年大学。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明确高校老年大学办学的定位并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是服务于整个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高校老年大学自身发展提高的迫切需要。本课题从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引领老年教育研究、开发老年教育教材、培训老年教育师资、促进老年教育国际交流等五个领域,研究讨论了高校老年大学办学的定位问题,并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如何发挥上述各个功能作用作了探索和阐述。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当前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人达347.7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4.5%,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430万人。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发展老年教育显得日益迫切。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20多年来上海的老年教育事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和长足的发展,老年大学也成了广大老年朋友学习的校园、生活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并且帮助老年朋友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极大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老年教育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跟上,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在这众多的工作和问题中,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如何梳理好现有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定位,如何办出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的特色,运用好宝贵的老年教育资源,促进老年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整个老年教育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展老年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倡导,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和重视。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这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决策。2011年8月,上海市委殷一璀副书记在上海市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老年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行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市民素质提高,增强城市活力。讲话还从作用意义、办学现状、方针政策、任务定位与工作要求等方面,对用好高校教育资源、办好老年教育作了阐述。这些重要意见对于发展包括高校老年大学在内的整个老年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举办老年大学并正确定位,发挥功能作用服务于老年教育,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
本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明确各级老年教育组织的功能定位”一节中指出:要继续办好现有高校老年大学;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老年人随堂听课试点,鼓励高校开发老年教育的新课程,积极推进高校老年大学与所在区(县)老年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本市现在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近280个,其中高校老年大学9所。在10年的办学实践中,9所高校老年大学发展迅速,开设了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系列课程,培养了一批批生气勃勃的老年学员,锻炼了一支热心从事老年教育的师资和管理人员队伍,为社区老年学校支援了部分特色课程的师资,有效地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显示了旺盛的办学生命力,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显而易见,办好高校老年大学,可以通过教学使一大批老年学员获得知识,得到快乐,提升生活生命质量,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但作为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仅有这个功能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老年大学可以也应该通过其办学过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整个老年教育事业,发挥其引领、示范和科学地推进老年教育的作用。到底应当如何看待这个效应,如何发挥这个效应,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正确地认识、恰当地解决好高校老年大学办学的定位问题,并且通过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工作,真正使高校老年大学在自身的办学定位上发挥其功能作用,以自身的办学成果发挥其影响力量。应该说,这不仅是老年教育事业对高校老年大学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老年大学在新形势下自身发展提高的要求。如果高校老年大学体现不出自身的办学定位,与非高校老年大学就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就不能达到优势互补,久而久之必将制约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高校老年大学办学究竟应当如何定位呢?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高校老年大学的办学应该从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引领老年教育研究、开发老年教育教材、培训老年教育师资、促进老年教育国际交流等五个领域加以定位,来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我们对高校老年大学的办学作如此定位,这是由高校在学科、师资与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所决定的。高校老年大学依托这些优势来办学,就具有一般非高校老年大学(学校)办学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对这五个定位问题逐一加以讨论。
(一)推进老年教育发展。高校老年大学作为整个老年教育机构中的一块高地和一支生力军,要把推进老年教育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也是高校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高校肩负人材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从而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任,而国家和社会建设高校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国家提出发展老年教育,高校不可置身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老年大学虽未从管理体制上成为高校的二级学院,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推进老年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完善公民的终身教育制度和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为老年教育的丰富多彩性、层次性和向深度发展性作出贡献。
高校老年大学要成为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排头兵,举办者、管理者对所从事的老年教育事业都应该有高远的视野,深刻的认识,宽阔的胸怀,扎实的工作。在工作环节上,办好已有的老年教育当然是基础,但不能想象自身办学状况不理想却可以推进发展;也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化的阶段而不致力于推进作用的发挥。
我市的九所高校老年大学,办学之初总共仅百余个班级,学员三千余人次。经10年办学,班级发展为近四百个,学员一万三千余人次,分别增长了近四倍。九校分布在七个区,为全市的老年教育做出了宣传、带动、推进的积极贡献,并正在逐步成为本市老年教育的一块高地。
为推进老年教育发展,高校老年大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功能作用。一是从国情社情出发,为政府在老年教育的决策和管理上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宣传先进的办学理念,帮助老年学校的举办者和广大教师树立促进和谐、以人为本、服务老年群体的意识。三是拥有适度规模和示范性质的办学实体,能提供可资借鉴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供其他老年教育机构参考。四是通过教学观摩、交流、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广大老年学员提供生动具体的学习范例,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传播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推进老年教育发展这个定位是一个比较宏观、内涵丰富而又有机联系的一个要求,对此,高校老年大学应该始终抱着积极进取的态度,从定位的高度上把作用发挥好。
(二)引领老年教育研究。理论是实践的指导。为了揭示老年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从而推进老年教育,就必须做好老年教育研究工作。高校老年大学依托高校学科和研究力量的优势,当好老年教育研究的领头羊,同样是责无旁贷的。
十年来,本市高校老年大学建立了老年教育研究机构,在老年教育研究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开设了“老年工作理论研讨班”,众多的退休专家教授从老年社会学、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的就如何办出特色和培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健康老人开设综合研讨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和课题总结。有的还联合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从人的社会化角度论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在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领域,对老年教育问题进行研讨,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对整个老年教育的研究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我们认为,高校老年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一要探索发展老年教育的新体制新机制,紧扣老年教育的中心任务立题,抓住热点,破解难点,当好上级领导部门的思想库与参谋部。二要面对老年教育各个领域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载体,就办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估、教材教法、学员管理、毕业结业制度、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等方面,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力争取得一批成果,为老年教育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本校特色服务。三要开展对各类老年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办学特色是一所老年学校发挥自身功能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传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上海已拥有一批特色老年学校。以本校为例,我们从教育的目的性、适应性、特有性等三方面探讨过自身的办学特色,颇有收益。今后拟依托高校的优势,从稳定性、优质性、独特性等方面继续加以探索。四要加强研究队伍自身建设,充实力量,争取市级老年大学和所属学校的科研和老龄工作部门的指导支持,开展校内外联系交流,拓展视野,提高研究能力。
(三)开发老年教育教材。本市各级老年教育机构都重视教材建设。在市级老年大学的组织领导下,高校老年大学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不少适用教材已正式出版,供全社会使用,但与日益发展的老年教学教材需求相比,教材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目前,一般教材或讲义和尚无教材之比,大致各占三分之一。这是需要改变的一个现状。由于教材的形成具有一般标准和系统要求,而老年教学的教材又要尽可能切合老年学员学习的实际需要,从而编撰难度大,要求高,编写者投入精力多,教材生产周期长,而且教材定价不能高。这些都是老年教学教材开发所面临的难点。高校老年大学依托高校学科与师资的优势,应当在老年教学教材开发中有更多的作为。
我们认为,高校老年大学要做好教材开发工作,一要进一步发挥现有教材工作机构的组织统筹作用,尽快摸清现状,拟订工作规划,切实加以推进。二要针对教学用书实际做好分类建设工作,按“适用优质”要求分别对专编专用、借用移用、讲义、提纲等不同形式的教材进行完善,特别对尚无教材或难以编写的教材要尽快查漏补缺。对拟将开设的时事政治、老年心理、老年保健、老年法等公共基础课程应统一编印教材。三要统一课程教学大纲。目前各老年学校的课程教学大纲,可以由市级老年大学和高校老年大学分工加以研究制定,由上级领导机构审定公布施行。考虑到现状与灵活性,一些教材可采用统分原则,逐步归并。四是做好教材发行使用工作。这样整个教材工作才有实际意义,才能改变老年教学在教材上的自行其事和无序状态,从而提高老年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同样,这个工作需要有上级领导机构进行组织领导。
(四)培训老年教育师资。老年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来自全日制大中小学的在职与退休教师,还有各领域的专家与能人。但对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来说,除了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具有适应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这就需要对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加以培训,市级老年大学和高校老年大学应当担负起这个培训任务。
高校老年大学办学十年来,在师资培训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如东华大学办起了老年教育师资班,有一位专家执教的丝网花课程师资班已培养了200多位丝网花教师;另一位专家开设了时装表演师资班,支持了老年大学有关课程的开设。高校老年大学的许多教师采用传帮带方式,促使新教师适应教学需要。因此,高校老年大学要在市级老年大学统筹下,更好地担负起老年教育师资培训的任务。我们认为,高校老年大学,一要从本校自身条件出发确定若干类课程师资的培训项目,组织班子,制定培训计划和大纲。二要从老年教育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举办师资班、组织进修与旁听、开展导师传帮带、开办沙龙、进行课程观摩活动、指导撰写课程教学论文等,对老年教育教师实施培训。三是按师资培训的规范与要求,在所属高校师资部门和市级老年大学指导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老年教育教师任教资格考核制度,对业已任教和新进教师实行资格考核,由市级老年大学颁发资格证书,逐步做到持证执教,评定名师,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为提高本市老年教育水平提供师资力量。
(五)促进老年教育国际交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老年教育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大都市,在老年教育问题上,需要保持与世界的沟通,交流信息,更新理念,提高老年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学习他国成功经验,促进发展我们的老年教育事业。完成这个任务,也是高校老年大学的一个职责。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一般都设有国际合作交流机构和留学生院,教师出国学习考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机会多,具有比较宽阔的国际视野,这对于高校老年大学发挥老年教育国际交流作用极为有利。当前,高校老年大学在开展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国内交流的同时,要开展办学的国际化交流。对此,我们认为一要了解国际上老年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编印一些简要的资料,供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人员和教师阅读参考,逐步建立起老年教育的国际视野。二可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参加有关国际会议和考察观摩访问交流等形式,与国外同行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三是直接举办国外老年教学班,可采用汉英双语教学。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外籍人士较多,不少高校老年大学已接受过国外老人就读,如汉语水平较高的也可编入普通班与中国老人一起学习,如人数上能组班,语言上需要用汉语以外的语言进行教学,则可单独编班。随着外籍老人的增加,这在今后有可能成为老年教育办班的一种形式。
高校老年大学办学的五个功能定位,是从总体上来思考的,每所高校老年大学可视所属学校性质条件而有所侧重,并实行校际的优势互补,形成总体的功能。同时,高校老年大学上述五个功能作用的发挥,应当在市级老年大学的领导统筹和协调组织下进行,并在业务上接受所属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这样才不会自行其事而导致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高校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一块高地,科学地定位,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作用;艺术地办学,办出自己特有的风格色彩。任重而道远,这既是时代社会的期待,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上级部门和市级老年大学的领导和协调,离不开所属高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也离不开老年大学自身和全体师生的长期不懈努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自我完善和社会评价的系列工程。老年教育发展提升的明媚春天已经到来,高校老年大学在定位问题上的探讨与实践,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主要参考文献:
1、2011年8月上海市委殷一璀副书记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8月)
3、郑令德:《在老年教育中高校应有更多的作为》(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10年第二期)
4、吴祥兴、朱天申等:《上海老年教育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在发展老年教育能事业中的作用》(2005年9月)
5、高峰:《老年教育的感悟——老年教育科学研究问题的探索》(2008年8月)
6、贾金平《交大老年大学校庆十周年文论集——十年回眸》(2010年5月)
7、叶雪芬《交大老年大学校庆十周年文论集——为办好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而努力》(2010年5月)
8、方之楚:(1)《关于高校老年大学创新建设的一点思考》(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8年第四期);(2)《关于在高校老年大学中开设综合研讨课程的研究》(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10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