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20作者:岳 瑛系统管理员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和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其中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问题提出与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对城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重视程度还不高,家庭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建设的关注度也不够。而城市老年群体在物质生活普遍有基本保障的前提下,精神生活的需求却日益增强。因此,充分认识当代城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了解影响其精神需求满意度的因素,以便进一步研究如何使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让他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安度晚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保障其子女、家庭、社会的稳定等,是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研究的问题。

精神生活质量取决于精神需求满足的程度。精神需求是精神生活产生的动机和源泉。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源于衰老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维持和恢复主观心态平衡,实现充实、满足和尊严而引发的一种渴求状态。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情感需求、发展需求和价值需求三个方面。

二、材料分析与结果

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同层次的关注和满足将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准。对此,围绕上述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三大方面,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的张智敏自编设计了问卷,对武汉市三个主要城区的188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本文以此调查数据为主要研究材料,结合其他相关调查材料,对城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

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武汉市区的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老年大学等3所老年大学的老年人和随机在这3个区街心公园、晨练场地休闲或者锻炼的老年人。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4.00%。其基本情况是:男性老年人为73人,占38.83%,女性老年人为115人,占61.17%;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5~65岁,占64.40%;在婚姻状况中,有配偶老年人达到150人,比例为79.79%,丧偶老年人达到24人,比例为12.77%,离异老年人为9人,比例为4.79%,未婚老年人为5人,比例为2.65%;在居住方式中,夫妻户达到66人,比例为35.11%,二代户老年人为51人,比例为27.13%,三代户或者隔代户达到37人,比例为19.68%,独居老年人达到34人,比例为18.08%;在个人月收入情况中,介于1500~2499元的老年人人数最多,达到63人,比例为33.51%,800元以下的老年人达到12人,比例为6.38%,介于800~1499元的老年人达到55人,比例为29.25%,介于2500~3499元的老年人达到24人,比例为12.76%,3500元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34人,比例为18.10%,并且有71.80%的老年人认为月收入很充裕或者够用;在子女个数情况中,有82.50%的老年人有1~2个子女,无子女的老年人仅为11人,占5.85%;

2.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老年大学3所老年大学以及在老年人集聚的街心公园、晨练场地,实地对调查对象进行问答式现场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居住方式等)、物质生活现状(个人月收入、收入是否够用等)、精神生活现状(对子女给与其关心的满意度、婚姻现状、孤独感、家庭关系等)及精神生活需求(尊重变量、对再婚的态度、是否主动诉说心事、自我实现等)四部分。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进行七个方面的调查,现选择其中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1、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老年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精神需求。

(1)配偶情感及老年人对再婚态度

在188位调查对象中,有配偶的老年人有150人,其中对婚姻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老年人比例为63.33%(95人),对婚姻现状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老年人比例为4.67%(7人);离异、丧偶和未婚的无配偶老年人有38人,其中对婚姻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无配偶老年人有6人,比例为15.79%。在有配偶老年人中,对婚姻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有配偶老年人达到95人,比例为63.33%。通过比较得出,有配偶老年人对婚姻现状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无配偶老年人对婚姻现状的满意度。值得庆幸的是,调查对象中有配偶的老年人在夫妻情感需求方面绝大多数能够得到满足。

由此而推,如果改善未婚、离异、丧偶的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对婚姻的满意度。对于因离异、丧偶或未婚的老年人来说,再婚是一种提高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途径,那么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对再婚持何种态度呢?

表1 老年人看待再婚的态度(单位:人)

 

类别

非常赞成

比较赞成

一般

不赞成

人数

49

58

41

8

比例

31.4%

37.2%

26.3%

5.1%

 

(注:其中有32人未填此项,百分比以156人为基数)

从表1中可知,老年人对于再婚问题的态度是比较开明的,68.6%的老年人对于老年人再婚的问题是持赞成态度的,只有5.1%的老年人持反对态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老年人再婚持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态度的老年人比例为68.6%(107人),持不支持态度的老年人比例为5.1%(8人),在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婚姻状况数据中,82.0%的老年人配偶健在,而有18.0%的老年人丧偶或者离异。而且有配偶、离异、丧偶或未婚的老年人之间对再婚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示多数老年人对再婚持支持态度,且在婚姻状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子女亲情

老年人无论年龄多大,都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渴望亲情的滋润。

表2 老年人希望子女关心的方面(单位:人)

 

类别

情感方面

医疗健康

学习状况

文化娱乐

经济状况

人数

89

63

16

18

10

比例

60.5%

42.6%

10.8%

12.2%

6.8%

(注:此题为任选两项题,其中有41人未填此项,百分比以147人为基数)

从表2中可知,60.5%的老年人希望子女关心他(她)的情感方面,42.6%的老年人希望子女关心他(她)的健康状况,10.8%的老年人希望子女关心他(她)的学习状况,12.2%的老年人希望子女关心他(她)的文化娱乐方面,6.8%的老年人希望子女关心他(她)的经济状况,由此说明多数老年人最希望子女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方面,其次才是他们的健康和其他生活状况。

老年人在退休后,都渴望得到子女在情感上的关怀,但凡有心事时都会想向家人或者朋友诉说,这是老年人正常情感的需要。

表3 渴望向家人或者朋友诉说心事的强度

 

类别

极强

不太强

不强

向家人

35.1%

38.0%

22.2%

4.7%

向朋友

26.8%

52.4%

17.7%

3.0%

从表3中可知,95.3%的老年人渴望向家人诉说心事,其中有35.1%的老年人非常渴望向家人诉说心事,只有4.7%的老年人不想向家人诉说心事;有97.0%的老年人想向朋友诉说心事,其中有26.8%的老年人非常想向朋友诉说心事,只有3.0%的老年人不想向朋友诉说心事。由此表明:渴望向家人或者朋友诉说心事的老年人占据绝大多数,其中有30%左右的老年人强烈渴望,这也反映出在本次调查对象中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家人或者朋友足够的关心和慰藉,尽管这个数据不能代表全社会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状况,但至少反映出有一部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状况堪忧,这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反思。

2、发展需求

发展需求是老年人追求生活价值的向往和动力,其中包括求知学习、人际交往和娱乐等方面自我肯定的需求和满足。事实上,这三种发展需求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的,老年人在交往中娱乐、娱乐中求知、求知中交往。

(1)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老年人为达到持续社会化的目的而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信息的要求。老年人退休后,仍然有学习的需求,对此我们将学习的内容分为四个大类:文娱类(摄影、书画、乐器、唱歌跳舞),医疗保健类(太极、武术),生活类(烹饪、织毛衣、驾驶)、专业知识类(电脑、外语)。

表4 老年人期望学习的内容(单位:人)

 

类别

文娱类

医疗保健类

生活类

专业知识类

人数

113

58

27

44

比例

74.8%

38.4%

17.9%

29.1%

(注:此题为任选两项题,其中有37人未填此项,百分比以151人为基数)

从表4中可知,老年人期望学习的内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类别是文娱类,占74.8%;其次医疗保健类占38.4%。将老年人期望学习的内容与被调查老年学员正在学习的内容相对比,发现与他们期望学习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为什么老年人期望学习这些内容,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表5 老年人学习的原因

 

项目

频数

频率

满足兴趣爱好

98

60.5%

强身健体、身心健康

99

52.7%

提高自身素质

91

56.2%

学习新知识、跟上社会步伐

68

42.0%

广交朋友,摆脱孤独

35

21.6%

打发时间、解闷

24

14.8%

学习技能再就业

5

3.1%

攻读学位、获得文凭

1

0.6%

服务社会、体现价值

15

9.3%

其他

1

0.5%

(注:在问卷中此题是一个多选题,表中数据为累加数据)

从表5中可知,老年人有这种学习需求的原因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身体,这与表4中的数据有一定联系,老年人最想参加的活动是文娱类,他们有这种学习需求的原因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提高自身素质,从中可见他们的关联;除文娱类之外,老年人最想参加的活动是医疗保健类,学习医疗保健类(太极、武术)的知识有助于锻炼身体。

(2)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态度

人际交往需求是老年人对构筑或维持所需要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要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活动的减少,人际交往相对狭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没有人际交往的需求,这对于填补老年人精神上的空白,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是有益处的。

表6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结交朋友的态度(单位:人)

 

类别

非常希望

比较希望

一般

比较不希望

非常不希望

人数

43

71

41

1

1

比例

27.4%

45.2%

26.1%

0.6%

0.6%

(注:其中有31人未填此项,百分比以157人为基数)

从表6中可知,在本次调查中,希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多结交些朋友的老年人占72.6%,其中“非常希望”的占27.4%,只有1.2%的老年人不希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结交朋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仍然有人际交往的需求,他们也希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3)文化娱乐

娱乐需求是老年人培养和满足各种兴趣爱好的需要。

表7 老年人参加活动或娱乐的原因

 

类别

满足兴趣爱好

强身健体

摆脱孤独感

提高自身素质

打发时间、解闷

人数

98

96

60

89

33

比例

55.4%

54.5%

34.1%

50.6%

18.8%

(注:在问卷中此题是一个多选题,表中数据为累加数据)

从表7中可知,老年人参加娱乐活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二.强身健体;三.提高自身素质,其中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这两个原因位于前两位,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老年人最希望参加的娱乐活动是健身活动和唱歌跳舞,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两个活动之间具备一些共同点,一是它们都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二是活动本身充满乐趣,不至于太枯燥。

3.价值需求

价值需求是指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在继续参与社会的过程中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

老年人对自我实现的态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最高需求层次称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对自我自我实现的态度调查情况如下表:

表8 老年人对自我实现的态度(单位:人)

 

类别

非常赞成

比较赞成

一般

比较不赞成

非常不赞成

人数

26

79

48

6

2

比例

16.1%

49.1%

29.8%

3.7%

1.2%

(注:其中有27人未填此项,百分比以161人为基数)

从表9中可知,老年人对自我实现的态度中持赞成意见的占到95.0%,持反对意见的占到5.0%,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在退休后仍有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的想法与愿望,他们仍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讨论思考与建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目前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提升,城市老年人在物质需求方面已经基本达到满足的水平,因此,城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在他们的退休生活中就显得更为重要。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因此,我们需要从城市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环境上,思考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条件。

(一)改善家庭环境,改善婚姻状况

家庭是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亲情需求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感情需求。因此,应提倡每个有老人的家庭,在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条件。作为子女,要通过电话、看望、聊天等方式,经常与老年人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并设法解决,让他们感受到天伦之乐,让他们有被尊重、受关注的感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慰籍,亲情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有配偶的老年人对婚姻现状的满意度比较高,而无配偶的老年人对婚姻现状的满意度比较低。由于老年配偶在精神上起到子女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对于无配偶的老年人来说,选择再婚是一种改善婚姻状况,从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

对退休老年人来说,社区应该是具体化的社会。社区是个体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老年人所体验到的社会关心和温暖、社会支持和援助都应从社区获得。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的功能尚不完善,尤其在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多数社区几乎无此功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社区服务。因此,建议大力开展社区建设,逐步完善社区的各项功能,特别是满足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功能。同时,社区也是实现老年人参与社会和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发展老年大学,创设老年社会新环境

我们知道,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情感需求、发展需求和价值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需要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与老年人联系较多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和人为创设的社会新环境。目前专为老年人创设的社会新环境非老年大学莫属。实践已经证明,对城市老年人而言,老年大学已成为广大老年学员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的学习基地,成为最受他们欢迎和满意的教育园地、文化广场。老年大学的各项功能,可以使城市老年人的各种精神需求,诸如交往需求、娱乐需求、学习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不同程度地得到满足。目前,许多老年大学已经把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作为办学的立足点,把培养健康老人、快乐老人、尊严老人、爱心老人、时尚老人,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作为办学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因此,首先,要大力兴办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促进老年教育快速发展,在满足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全国老年人口已近1.8亿,老年学员才500多万,不到3%,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普及老年教育的任务还很重。其次,在现有老年大学中,要紧紧抓住城市老年人的兴趣,开设各种满足他们兴趣的课程,吸引老年学员就学。比如,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导向开设时事政治课,满足学员了解最新时政的愿望;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开设琴棋书画等传统课程,满足学员弘扬传统文化的理想;以健康幸福为宗旨开设养生保健类课程,为学员的晚年健康生活开辟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湖北大学 “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课题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需求调查——以武汉市部分老年大学为例》[J](调研报告)(未发表)。

[2]高序堂,老年大学发展研究[M].香港:天马图书出版公司,2002: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