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的好老师—记家庭影像制作班的鲁克龄老师

发布时间:2016-02-01点击:14作者:家庭影像制作班 钱荷娣 史蓓琪系统管理员

鲁克龄老师有着长达三十多年极其丰富的摄像经验,他热爱艺术、关切人文历史、精通海派文化,为了让上海的人文、风情、历史得以传承,特在上海老年大学尝试开设了《家庭影像制作》这样一门纯讲授拍摄技术的课程。

鲁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编写教材。他课前认真备课,课上耐心讲解,课后网上交流。为了使学员们掌握拍摄技能,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进程。上学期,他因病动手术刚出医院,就抱着虚弱的身体带着我们到复兴公园、文庙、人民大道等实地进行专题拍摄,让大家制作成短片,然后回到课堂进行讲评。

上学期末,鲁老师为了使学员们的拍摄水平能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动员大家抱着“学习和参与”的态度,参加《首届国际静安·源创微电影展赛》,为我们义务进行参赛作品的点评和指导。我们都陆陆续续地制作出了一件件参赛的处女作。寒假中,鲁老师用春节前后共七个周日下午的时间给大家辅导,从最初的每次下午2:00—4:00,提前到1:30—4:00;对个别有需求的,更临时调整为1:00—5:00。鲁老师用他那一如既往的热情与奉献精神,对每位学员制作的视频作品,在给予最真实、最客观的点评基础上,又一对一地作出了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尽管我们心知肚明:自己的作品怎么能获奖,但大家更注重的是老师一周又一周的辅导,所以,几乎每一位视频制作的学员都会利用好几天的时间按鲁老师指导作修改,甚至重新拍摄。而老师也仍然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继续帮大家分析提炼。

鲁老师的讲解,不仅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初步掌握了专题拍摄制作的基本要领,还了解到祖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增长了有关上海人文历史、海派文化的知识,从而使大家更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生我养我的上海。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