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为第三年龄教育的发展播下种子。1973年,法国图卢兹大学首次开设了老年教育课程,标志第三年龄大学的诞生。1978年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成立,提出了联合世界各个地区的老年大学、构建国际性终身教育体制、促进老年群体间知识交流与发展的目标。
在第三年龄教育概念问世50年后,随着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身第三年龄教育。前不久在哈尔滨举办了全国第三年龄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并成立了高校第三年龄教育联盟。我国老年大学作为中国式的第三年龄教育,虽然起步稍晚,却具有自己的教育潜质和文化特征,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集中体现为三个高度:
教育高度——老年人通过接受再教育,更新知识编码和图示,升级或重构知识结构,在对接时代的同时,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满,为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老人”奠定坚实基础。老年教育必须坚持“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为中心”,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把教育真谛内化为教学的全过程,赋予老年人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印记。
精神高度——老年大学自由、平等的民主环境打开了每个老年学员的精神之窗,教会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通过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唤醒老年学员的权利意识和尊严意识,以主人的身份和姿态,激活自身潜能,树立生活目标,参与教学管理,实现身心统一,成为完整的自己。
生命高度——老年大学的课程使高情感与高技术融会贯通,将现代知识、现代技能和现代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老年人的心中,激发生命活力,促进生命和心灵的成长,提升生命质量,保持心性自由和精神独立,在老年大学打造自己心灵的圣殿。
发展第三年龄教育,是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致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老年人终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是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之努力吧!(临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