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原意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17世纪该词进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沙龙”即为法语Salon一词的译音,在法语中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另外特指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之后逐渐指一种在欣赏美术结晶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后泛指文学、艺术、政治、企业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会活动。
而我们这里的沙龙,是指老年学员们通过对某一知识和技能的共同爱好,聚集到一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开设的沙龙班是指老年学员们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定地点、定内容、定时间,具有自愿组合、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特征,又相对灵活自由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现学习与教育元素的团体。
一、形成的背景和现状
1.沙龙式教学模式形成的背景
随着部分课程课堂教学的结束,老年学员们纷纷表示想要继续学习,希望学校能开设更高级别的相关课程进行深造,还有一部分老年学员是在高级别班级中不断重复学习,比如摄影班,班级学员迟迟不想“毕业”,不想离开这样一个集体。考虑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设备和师资队伍,如何将这部分老年学员进行合理“分流”,又能继续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学习、交流。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个沙龙式课程——电脑学习沙龙应运而生。他们的成员都是电脑高级班毕业的学员,在沙龙成立前,他们的活动仅为通过QQ群互相交流,交流电脑运用技巧、学习心得,也交流人生感悟等。每周二晚7点至9点是师生同聊时间,教师也会进行答疑解惑。但是对于一些电脑操作知识技巧,仅通过网络的交流不够直观,而每月一次由学校提供计算机教室,电脑班授课教师集中答疑解惑,学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技巧则恰好弥补了网络交流的不足。
2.沙龙式教学模式的现状
我校现开设的沙龙式课程共三个,为电脑网络学习沙龙,PPT沙龙和摄影沙龙。其中电脑网络学习沙龙和摄影沙龙是由上课教师牵头,一批学习骨干参与的沙龙式课程;PPT沙龙则是由学员自发组织形成的沙龙式课程,他们没有固定教师负责答疑解惑,他们互相交流,沙龙中的佼佼者作为老师。这三个沙龙分别每月活动一次,由学校提供计算机教室,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和交流。摄影沙龙聚集了一批摄影迷,他们全年不固定时间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拍回许多唯美的照片。每月他们也会聚集到学校,互相交流摄影技巧,每次的交流气氛都异常热烈,在交流过程中摄影教师还会从专业角度对作品加以点评。一届届摄影班学员的毕业也一点点壮大了我们的数码摄影沙龙。
二、沙龙式课程的成效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开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沙龙班,将有关课程的教学形式改为沙龙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法的限制,让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长技能,在休闲活动中学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加强了学员们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利用了学习资源,更加强了学员们服务社会的愿望等。
1.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老年人以社区为载体进行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社区老年教育应该是促进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而对于沙龙式课程,教师不再是主体,老年学员也可以成为主讲人,大大锻炼了学员的表达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我校目前开设的三个沙龙式课程中,就有不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如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沙龙,有的学员从原先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业后,通过书本或是网络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沙龙中的佼佼者,成为了沙龙中的“老师”。PPT沙龙班是一个没有固定教师指导,全部由原先PPT班级毕业学员组成的班级,他们每一次的固定交流时间都会指定一位学员“能者为师”,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也大大锻炼每个学员的表达能力,促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吸收知识。
作为现在的老年人,自主学习能力一旦加强,他们也会更主动地学习和适应一些新事物,紧跟时代的脚步,也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很好地去适应当代信息化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
2.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时代。由于资源限制,很多老年大学人满为患,“老面孔”现象增多,甚至有的学校成了“托老所”。我校也存在着类似情况,老学员不愿从各种课程的高级班“毕业”,反复地报名参加新一轮的学习,有的学员一报数门。然而刚从岗位上退休下来的老年朋友则苦于无法报名参加心仪课程。作为学校,为了满足老年朋友的需求,每学期不断增开新班级,这学期我校老年班级已经开设50多个,招收学员1000多人,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七宝地区29.3万常住人口,3万多六十岁以上老年朋友的学习需求。而沙龙式课程就可以将一部分学员进行“分流”,对于从课堂教学课程中不想“毕业”的学员,就可以加入沙龙式课程,沙龙式的课程不用每周固定上课时间,大多只是每月一次在学校集中,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
我校目前有一个可容纳30人的计算机教室,每周可安排计算机课程10门,仍无法满足学员们需求,但是目前开设的三个沙龙式课程固定集中时间为每月一次,现都集中在星期二下午,分别为每月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三周的周二,如此安排无论从教学资源、教学设备还是教师安排上都能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也能使我校尽可能多的满足本地区老年朋友的学习需求。
3.加强服务社会的功能
我校的三个沙龙式课程是建立在老年学员们想要继续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上,但发展至今日,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电脑知识学习、摄影技巧提升,他们还愿意用自己的特长服务于社会。我们的电脑沙龙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花花园”,他们学习电脑知识,他们也爱群众文艺,在部分骨干的组织下,他们会融入社区,每逢重大节日,在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文艺节目,给社区居民带去欢笑。我们的摄影沙龙也有着很多“大师级”摄影师,有几位学员还成为了宣传七宝镇的摄影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捕捉七宝地区的美好瞬间,刊登在了《七宝通讯》上。在七宝地区举办的各项赛事和活动中,也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架起镜头,专业的姿势,为我们捕捉精彩的瞬间。
老年学员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本身就是继续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而通过这些沙龙式课程的学习既可增长知识,又可服务社会,也帮助老年学员真正发挥余热,实现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我们三个沙龙中还涌现了许多热心学员,在我们的老年班中总能处处看到他们为其他学员服务的身影,不少还是我们老年班级的优秀班长,协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在这样一个个积极向上的沙龙中,也更加强了成员们服务社会的愿望。
4.教学相长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在沙龙式课程中,教师与学员改变观念,教师不再导演独角戏,师生可以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一种学习技巧探讨,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局面。沙龙式教学模式也不再是老师准备好上课内容进行教学,而是学员们可以根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者疑惑,需要教师进行答疑,这也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在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在沙龙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老年学员通过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三、今后有待发展的方面
其实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理论依据,有不同的优点,也有不同的缺点。今后,在沙龙是课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其优点,弥补缺点,让沙龙式课程也成为老年学员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老年班级的班主任,对于沙龙式的课程的管理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加强。作为学校,也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来促使沙龙式教学模式更好的发展。
1.进一步提升老年沙龙班的凝聚力
“沙龙”是轻松的,也容易散漫。如何克服沙龙式教学的随意和肤浅是个问题。我们的沙龙式教学模式中,不同于其他常规的课堂教学,无需提前报名,缴纳学费,更没有每节课点名制度,学员们在这沙龙中可以说是来去自由。学习内容也不像常规课程中的循序渐进,错过一节课一个知识点有可能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这也导致学员们会产生散漫的态度。所以,如何提升一个沙龙的凝聚力也是有待我们去思考去学习的。2013年12月23日,电脑沙龙举行了新春联欢会活动,学员们齐聚一堂,欢歌笑语,这样一个平台促进了学员们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情感,更提升了沙龙的凝聚力。在今后,我们还应该多创设条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提升沙龙式课程的凝聚力。
2.进一步完善沙龙式课程的管理机制
目前我校开设老年班50余个,其中传统的课堂教学班级51个,沙龙式课程3个,传统的教学模式占到了主体。在日常的管理中,传统类班级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沙龙式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新兴的方式,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我们应当要让老年朋友们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定地点、定内容、定时间的活动,并且让他们自愿组合、自主发展、自我管理。作为学校,也应该征求学员意见,形成一系列完成的管理制度,保证沙龙式课程持续、有序、有效的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而想要走出家门,获得优质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数不断增长,期盼接受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以缩小代际差距、跟上时代步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保持原先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创新,以先进为榜样,扬长避短,真抓实干,提高老年居民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把社区学校办成为老年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终身学习的场地和休闲娱乐的园地。
(作者单位 上海闵行区七宝镇社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