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素质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18作者: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 李骏修系统管理员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老年素质教育,一是什么是素质,什么是老年人的素质;二是对老年人的素质进行仔细分析,看哪些是需要发展和提高的;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在老年教育领域,倡导与推行素质教育,有其积极的作用:一、可以唤起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意识,我们办学要为提升老年人的素质做点工作。在办学思想和实践中,是否积极倡导和主动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二、对于学习者来讲,倡导良好的素质不是纯粹教育的结果,而是要通过引导,通过树立学员的榜样,相互影响,产生一种内在需求。三、希望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关于“素质”这个概念,既有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通过环境、教育等获得的素质。我们今天讲的素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基本品质,即社会学意义上和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从年龄阶段来说,我们今天讲的是老年阶段通过学习、教育、自我修养获得的品质能力。

今天讲的老年人的素质教育,与过去讲的较多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有区别的。对青少年来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塑造过程,是一种形成、生长的过程。而老年人的素质教育是在此基础上再加工的。因此,老年人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补缺、延伸的过程,是以更完善、更适合的要求去补充、去发展。当然就比较而言,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更为紧迫,因为打基础更重要。

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素质教育。不同经历和不同文化、教育、工作、健康背景的老年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是不同的。如在研究中,我们感觉到老年人往往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心态和境遇,他们的人生状态正处在很多曾经拥有的东西在逐步变化的过程中,包括健康、角色、收入、亲人、理想、情爱的变化,是以减少、收缩、丧失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我们的素质教育就要积极面对这段“走下坡”的人生历程,不是简单地讲大道理。

什么是老年人的良好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诠释,第一是健康老龄化,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整体健康的观念就是对社会生活要有良好的适应。第二是积极老龄化,即提出了老年人要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人到了老年依然在发展,仍然需要发展,还是有成长期,包括健康、认识、角色的变化和人生价值的提升等。重阳节时在报上看到一些报道。六旬老人“丁哥”倡导穷游,花3000元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玩了12天,学会如何订票、吃饭和利用交通工具,获得了成功,八家出版社要出版他的穷游攻略。还有一位吊车司机姚春荣,在年逾古稀时成为一个作曲家,创作了20多首歌,荣获全国歌曲比赛最高奖项。顾瑞芳曾经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现在是湖南街道老年合唱队的领队、指挥、钢琴伴奏、还兼编曲填词。这些都是老年人素质发展、成长的案例。

老年人的素质教育,就是帮助或促成老年人群形成适应当代社会的能力。我认为有这样四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长者风范;二是学习能力;三是社交能力;四是精神保养。这里我还要补充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划分的新标准:40岁以下是青年,60岁之前是中年,60-75岁是准老年人,75岁以上叫老年人,90以上是长寿老人。对应新标准中的各个阶段,老年人素质发展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要有不同内容的教育引导。

第一是长者风范。老年人通过其品行、学识、资历、经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体现在老人自身具有的道德素养、传统文化、高尚情操等方面,同时也有一个如何继续完善、丰富积累、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自我提高获得社会尊重,对同龄人、对小辈言传身教。我们老年教育机构都可以“长者风范”作为主题,以老年学员作为主体,讲精彩的晚年生活,书写闪光的思想境界,展示现代老人的精神风貌,体现老年学员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后老年教育办公室要牵头做这些事情,用老年人活动的阵地和他们掌握的方式、手段,展示老年人自己的风范素质。这就是体现了自利利人。

第二是学习能力。这对老年人来讲越来越迫切。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城镇化进程的挑战、全球化开放的挑战和信息数字化的挑战。老年人如果不抓紧学习就会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就会产生与现代生活不适应的情况。享用现代化技术对提高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我们这个年龄有时间、也应该学会享用这些东西。习近平同志最近在谈学习时说,“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刘延东同志最近在终身学习的国际会议上说,“要使终身学习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学习作为一种素质能力,就是要鼓励老年学员更多地学习,在有生之年可以掌握更多过去我们不会的东西。

第三是社交能力。这对于老年生活来讲非常要紧。因为老年人离开工作圈子很容易失落,要有一个重构的过程,即通过社会交往的活动,重构人际交往的圈子。老同事、老同学可以成为圈子;进了老年学校,新的校友可以成为圈子;新参与的学习团队可以成为一个圈子;出去做志愿者也可以成为一个圈子。总之,就是要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走出家庭,找到老人社团的组织,找回新的社会生活,像闵行马桥镇村民周周会,长宁新华街道睦邻点学习团队等。这个回归对于自身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成长极其重要,也决定了老人后半辈子生活的幸福程度和快乐指数。我们老年学校不是单纯地传授教学,还要研究怎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老年人的精神财富被挖掘、被尊重、被运用、被传播,让老人更多地回归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市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学院、上师大老朋友艺术团、退职大志愿服务队等都是一种方式。有个专门讲空巢老人的说法很形象:不和热点脱节,读书上网;不和单位脱节,当志愿者;不和科技脱节,用新玩意儿;不和邻里脱节,串门聊天;不和亲友脱节,张罗聚会。

第四是精神保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变化都会面对生理、心理退变的压力,有时心理障碍、负面情绪在致病因素中超过生理原因,所以精神开导和保养越来越重要。耶鲁大学的哲学课说“生命有长度与宽度,有数量与质量;对待有限生命的策略可以是吃喝玩乐,时不我待;也可以充实生活,成就价值。”我们国家的佛学有讲生命无常的道理“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全终别离,有命咸归死。”静安区老年大学有个乐龄讲坛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每天轮流在一个街道学校举办讲座,供老人自行选择参加听讲。他们新开发了感悟生命的系列讲座,针对老年人实际,请到了大学教师,医院的院长、医生,研究院的研究者,开讲了生命的起源,人生与家庭,人生与命运,人生与财富,人生与疾病,人生与回味等感悟生命系列讲座,引导老人从科学、哲学、宗教的角度,更加珍惜、呵护和尊重生命,广受老年学员的欢迎,氛围很好。这些素质教育的尝试,已经从深层次触动了老年人的精神层面,让老年人面对生命的全过程,不仅有欢歌笑语的快乐,有健康延年的颐养,更有对生命真谛的大彻大悟。这是积极老龄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老年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有一个实施途径,从大的方面讲:社会、学校、家庭;从小的方面来讲:个体需要自觉意识,加强自我修养。环境上需要创设氛围,开展团队活动;过程上需要有榜样力量引导带动;保障上需要政府推动,提供资源。对老年人群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社会和谐,老人幸福,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命价值。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