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制度也就是养老制度。退休人员怎样养老,是积极养老还是消极养老?积极养老的涵义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推进积极养老?积极养老又与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存在什么关系?这是本文要回答的。
(一)
劳动者进入退休时期,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关口”。这个“关口”包含三个重大转折和变化。一是由社会劳动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转化为纯消费者,法律上规定可以不参加任何生产劳动和工作,并按规定领取退休金;二是由承担一定生产劳动任务或工作职责的繁忙的上班族转化为不承担任何生产劳动或工作的非上班的赋闲人员;三是由隶属于一个企业、事业、机关组织成员、承担一定责任的上下级紧密关系转化为非上下级的松散型的退休人员管理关系。对于这种巨大的转折和变化,退休人员的认识和表现是很不一样的,大体分四类。一是无所适从,茫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不知干什么好!二是认为阴天暮色,只能“打打瞌睡,搓搓麻将”,“打打扑克,混混日子”,等着老去。三是足不出户,自我封闭,孤独感、老朽感,无奈、忧愁、悲伤。这些都是不作为的,没有目标,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消极养老或“封闭”养老,这是不可取的。与此相反,还有第四类,即这类退休人员完全摒弃了上述不作为的消极养老的思想,提出了挑战第二人生,实践积极养老和创新养老的思想,为广大退休人员的养老展示了美好的图景。
(二)
积极养老是指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参与健身、学习、家务劳动、教育儿孙、旅游、服务社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努力提高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多做点好事。积极养老又称科学养老、创新养老、开心养老或开放式养老。养老不是单纯的生理概念。当然满足吃、穿、住、行、用、医等是重要的,这是物质基础,是前提。但这是低层次的起码的要求。如果只满足于此,无异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动物。积极养老包含六大元素:(1)健身养老;(2)学习养老;(3)快乐家务劳动养老;(4)幸福带教儿孙养老;(5)旅游养老;(6)参与社会,服务国家养老等。
第一,健身养老。这是指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养老,首先要把身体养好,保证身体的健康,这是基础。生命在于运动,要健康就要参加健身活动。参加健身活动,一是参加健身运动能增进健康,使各器官供血充分,有利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供氧,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延缓衰老所引起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老化,促进人的“心理年龄”年轻化,促进人的生物年龄的增长;二是参加健身运动,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而过去没有时间做或不可能做的事,如画画、弹琴、写作等;三是参加健身运动,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对自我形象的感知,更加热爱生活。参加健身运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主要参加各种小运动量的活动,如步行、慢跑、散步、跳舞、打拳、舞剑、各类操,诸如体操、关节操、穴位操、健身操,等等。一句话,要动、要走,不能光坐不动,运动就是生命。这是养老的首要目标。要科学养老,必须要学点老年生理知识,了解进入老年后的生理变化,合理安排起居、饮食、活动,保持适当的生活、工作节奏;还必须学一点老年心理学……
第二,学习养老。“养”本身含有教育、修养的意思,这就要依靠学习,所以称学习养老。养老不仅是生理上的维持人的肌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养”人的思想、知识、经验,即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展,包括人的潜力的开发和再开发。一是老年人虽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但仍有不足和不够的地方。二是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产生,要求老年人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三是学习能促进多用脑多思考,使脑细胞处于积极的思考活动状态。这是防止衰老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中医有“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的医理,脑力劳动勤学习、多用脑,经常看书、思考、学习、写作等使脑血管处于“舒展”状态,能获取充分的血液氧气,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四是学习有利于创新,获得新的创新机会,养老不是“等死”,“等死”把人等同于动物了。我们要在创新中养老,这就要提倡学习。学习文化、学习历史、学习科学技术、学习文学艺术、学习外文、学习电脑网络等等。学习可以提升老年人素质,开发其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学习可以发展自己,使生活更充实,更具价值,更有活力;学习可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跟上社会前进步伐;学习可以增进人际交往,愉悦身心,摆脱封闭、孤独,生活得更科学(吃、住、行、医),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会创新。人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而动物不是,如小猫只要会捉老鼠,老虎只要会扑杀羊等。人不是这样,要活到老,学到老。当然,退休者再学习,再创新,并不是要得诺贝尔奖,填补某项科技空白,也不是要在那个领域实现领先的目标。这里的学习,是指某些知识由不懂到懂,某项技能由不会到会,如不会下棋到会下棋,不会种花到会种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等。学习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娱乐自己,凭兴趣去学习,这样的学习就是开心学习。
第三,快乐家务劳动养老。家务劳动是许多退休人员退休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家务劳动的意义十分重要。一是家务劳动是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社会总劳动的15%左右。它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庭院绿化等,家务劳动做好了,有利于解除小辈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生产和工作。二是家务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使上班人员的生产率不断提高。三是家务劳动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吃得科学,如何低碳生活,如何科学育儿等,都需要学习,并在家务劳动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
第四,幸福带教儿孙养老。这是退休人员又一项重要任务。带教儿孙是中国家庭的传统之一。可以说较多有儿孙的退休者都有这项重要任务。一是要接送儿孙上学、放学;二是照顾儿孙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三是教育,包括儿时的文化知识传授,优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更为重要,包括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退休人员在带教儿孙中学习养儿育儿知识并享受天伦之乐。
第五,旅游养老。许多退休人员在未退休时忙于工作任务,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能力外出旅游;现在退休了,有时间,有空间,也有经济能力可以外出旅游了。旅游养老是积极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1)旅游要走路,要爬山,要户外运动,要晒阳光,要经风雨,要在青山绿水中回归大自然,这是最好的有氧运动;(2)旅游要寻访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历代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3)旅游还可以陶冶情操,热爱生活、丰富生活、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使生活多姿多彩,赏心悦目、身心健康。旅游时间可长可短,景点可近可远,也可去国外,可以单独出游,可以由子女陪同出游,可以参加旅游团出游。当然最后决定于安全、身体状况和经济能力这三个条件。
第六,参与社会,服务国家养老。现在,对许多退休人员来说,由于经济上有保障,国家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保证了生活的稳定健康和安全。家庭第二代一般进入就业阶段。加之自己有一技之长或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就想利用闲暇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从事自由活动、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他们中,有的专业人员继续深入研究自己领域的专业,承担研究课题,著书立说;有的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创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的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参与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等等。恩格斯称赞傅利叶的观点指出“在合理的制度下,当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时候,劳动成为一种享受”。对我们来说就是这样。
上述保健养老、学习养老、家务养老、带教儿孙养老、旅游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我统称为积极养老六大要素。这里强调三条:一是强调保健养老。养老首先要健康,这是前提,没有这一条,其他无从谈起。二是强调学习养老。参加健身活动也好,从事家务劳动也好,带教儿孙也好,以及为社会服务也好,都有个学习的问题,这是积极养老的核心。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潜能,寻找新动力,获得新的创新机会,使养老生活丰富多彩。三是强调要参与,要实践,要自主自觉自愿自由自为的养老。美满的老年生活是靠积极愉快参与得来的。每一个养老者都是养老的主体、主人,要保证五“自”养老,才能真正做到开心养老,兴趣养老,文化养老,科学养老,精神养老和开放养老,以融入社会,融入自然,融入世界。这样的养老,不仅能提高养老生活的质量,而且能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
上海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提倡积极养老越来越显得重要。老年教育又是实践积极养老的一条最重要途径。
第一,从根本上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把老年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大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十分艰巨的重要任务。一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了一个以亿计算的巨大群体;二是老年人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养老中的各种问题、矛盾日渐突出并显露出来;三是老年人迫切需要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四是社会、国家也需要老年人实践积极养老,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6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该法还规定,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发展。可见,老年教育不仅关系着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等福利事业,更加重要的关系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是有专长者,继续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加快“高等院校向老年教育开放”。杨德广同志的建议很好,各高校利用自己的资源创办一所和几所老年大学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有可能办好的。一是各校教室有空位,可以吸收部分老年人旁听;或者可以错开时间腾出教室,提高教室利用率。二是各高校都有优质的师资队伍资源,他们懂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过程,如开展老年教育,只需动员部分退休教师就绰绰有余了。三是可以让部分老年人登记为旁听生,或单独编班,不参加考试,不计学分,仍作为老年大学的一部分管理,目前仍以单独编班的老年大学生为主,待实践以后再考虑两者结合的形式。
第三, 加快老年教育向高等院校延伸,向大型企业延伸,向城市社区延伸。张文范同志“三个延伸”的建议是正确的,而且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高校的优势前面已列举。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教育宣传部门,有教师、硬件设施也有优势。办老年大学应该问题不大。向城市社区延伸问题可能多一些,但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社区先办,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第四,加快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设置相应的系和专业;二是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每个系或专业逐步形成一门或几门核心课程;三是编写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进而编出教材和参考书;四是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在职和退休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五是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包括老年教育特点、规律及办学理念、师资队伍、专业和课程设置、科研创新、校园文化、教学评估和管理等等。
第五,多途径开展老年教育,举办网上和空中老年大学。目前,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人很少,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退休人员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可以举办网上和空中老年大学,在家里学习,听广播,看电视,也可以发教材自学,总之,目前要强调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适当地组织起来。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