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谈奇工作室
稀奇稀奇真稀奇!听说过吗?我们英语系有一个以学员谭琪的名字谐音命名的“谈奇”工作室,虽然它至今还是无证经营的,不知从哪一学期开始,学员们发现我们的一些学习辅助材料不再是手写,而是经电脑整理打印的。一诗、一歌、一画、一美文……,中英文字变得清清楚楚,更具有保存价值了。原来这就是谭琪学员的“谈奇”工作室在默默地运作,多年来,谭学员为老师、为大家打印了数不清材料,作为校通迅员的她还帮助老师、学员组稿,修改、网传给校刊编辑部。小小的工作一直在闪亮发光。
故事二 ——时尚的中国妈妈
在梁晨老师班上学习英语的学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的子女在国外留学。怎样能够和在外国子女视频,学员贺黎明做了有心人。她帮助余建华学员安装了微信并教她怎么样使用微信视频。当余建华和在美国的儿子用英语进行视频对话时,余建华儿子赞美妈妈英文口语的进步!还骄傲地告诉同住宿舍的外国学生,我妈妈会用英文和我视频。外国学生感到好奇,wow!中国妈妈怎么会说英语啦?余建华儿子回答,我妈妈在上海老年大学学习英语。其实上海老年大学有许多妈妈级的莘莘学子不顾自己年老记忆力减退,努力学习。目标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奔向永不凋谢的青春梦,做时尚的、自尊自强的中国妈妈。
故事三 ——幸运抽奖
生活中名目繁多的幸运抽奖总是令人亢奋,使人趋之入骛。ABC英语班王秀红学员,把幸运抽奖引进老年大学的课堂里,导演了幸运抽奖的一幕。她在开班会前准备了许多礼物,有韩国的竹筷、日本的克林擦……。然后,同学们依次拿号。在满堂欢笑和惊叫中,几乎人人拿到了她送的礼物,在抽奖过程中,她把和谐快乐的气氛传递给班级里的每个人,把班会推向高潮。虽然王学员来到我们班只有一学期的时间,和同学之间还面熟陌生,叫不上姓名。但是她的创意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美好的友谊、友情、友爱的交往。那么一下子叫不上姓名又何妨呢?!
故事四 ——最难做的小事情
世界上最难得就是小事细节。小事情也难做?是的。就因为小,人们漠视了,往往造成举止不文明,难登大雅之堂。笔者亲眼看到在宜家二楼餐厅用餐的两位外国顾客,离开时送回用毕的餐具、放回座椅!而许多中国顾客却比较随意……国人的素质总是差强人意。上海老年大学的3L班的徐路学员却在做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情:他在放学离开教室前,Put the chair back(把座椅放回桌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会晚几分钟离开教室,把同学们没有放回的椅子一一放回。这样的好习惯要得,要得!现在国门开放了,我们的生活言行和世界多一点接轨,走出国门时就少点Gap(沟)。都说从小事中见大,我们身边的每个小亮点都在闪烁,那么,中国就不愧是泱泱大国的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