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动的教学改革实践课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8作者:夏佩芳 上海老年大学器乐系学员系统管理员

为庆贺“三十再启航”教学成果展演成功,器乐系葫芦丝演奏班的学员自发组织了一次联欢活动,热情邀请杨乾华老师参加。

杨老师不仅欣赏和点评了每一个节目,而且讲解了每个曲目的出处和意境、适用的吹奏技巧和方法,重要章节还亲自示范表演,甚至怎样上下舞台,以及舞台上的表情、眼神、动作等都一一指导,并穿插了现场操作训练。

原先准备不到两小时的节目却超过了四个小时,学员们纷纷感谢杨老师,杨老师说学习是互相的,我从你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这次活动解决了困扰我多时的问题。

上海老年大学葫芦丝演奏班是在葫芦丝初级、提高的基础上新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和表演,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如何教授好葫芦丝的演奏和表演,如何形成一套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学方法,杨老师一直在摸索。他说:“教师一定要参与学员的各项活动,身临其境,首先要解决选什么曲目和教授些什么,了解学员在做什么,想什么,喜欢什么,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材和方法。从表演中可以看出,学员们比较喜欢节奏较慢、直抒胸怀的歌曲,例如《草原美》、《悠悠草原情》;表现细腻情感的《清清玉湖水》、《渡情》、《葬花吟》;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山路十八弯》以及耳熟能详的外国歌曲《山楂树》等等。这些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贴近40、50后老年人生活经历,曲中有他们的影子,极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了解了学员们的思想选择教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二、从表演中可以看出,学员们注重模仿大师们的演奏技巧,忽略了对歌曲意境的体会,感情不到位,技巧运用不符合曲意,甚至有南辕北辙的现象,因此葫芦丝演奏班教学要增加歌曲历史背景、作曲者思想情感、作曲意图等等内容;其三、演奏班的教学应侧重演奏和表演,联欢会的节目合奏多独奏少,说明老年学员比较怯场,上舞台后手也不知道放哪里,演奏班还要完成学校交予的演出任务,舞台形象特别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舞台效果,其中舞美包括音响、服装、化妆、布景等等也很重要,然而学员们的舞台心理素质、舞台表演知识和舞台经验还相当缺乏,这给我们的教学指出了方向。”

杨老师将学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台演出巧妙地演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教学改革实践课,让大家获益匪浅。学员们都说,这比两个学期的收获还要多,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