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开发开放背景下老干部大学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6-01-22点击:19作者: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系统管理员

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结合新区实际,把办好老干部大学的工作放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践,坚持“三适应”办学理念,努力把老干部大学建成离退休干部学习进修的主阵地,成为老干部工作和老年教育的示范窗口。

一、同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地位相适应,增强办学责任感

新区区委始终把老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把做好老干部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办好老干部大学作为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的重要工作,坚持做到三个“抓”。

一是抓认识。开始,有些同志对办好老干部大学的认识不足,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学而无用论”,认为老年人学习没有多大用处;二是“经济中心论”,认为浦东开发开放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老年教育摆不上位置;三是“安逸享乐论”,认为老同志离退休后就是休闲娱乐,钓鱼、打牌、下棋,学习是苦差事,不必自讨苦吃等等。因此,我们首先要在抓认识、更新观念上下功夫,树立三个理念,即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缓解人才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理念;老干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大家说:“党中央要求浦东新区在全国处于‘率先’地位,我们的老干部大学工作也要有‘率先’精神,争创一流,常办常新”。

二是抓制度。新区区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将重视老年教育,办好老干部大学作为重要内容,明确由区委分管领导、老干部局局长为老干部大学第一责任人,建立了老干部大学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坚持做到“四个同步”:即制定党建规划时,同步制定老干部大学建设规划;制订行政工作计划时,同步制定老干部大学工作目标;年终考核时,同步对老干部大学工作进行考核;制定财政预案时,同步落实老干部大学经费。

几年来,我们还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具有新区老干部工作特色的规章制度。在《招生简章》中规定,退休干部和离休干部一样可以报名, “总校”和“分校”分别接纳,实行“分级管理”。此外,我们制定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教师守则》和《教室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努力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是抓队伍。我们提出了“建一流队伍,办一流老干部大学”的目标。在班子建设上,由组织部的分管领导亲自担任老干部大学校长;在工作人员配备上,把熟悉业务,有一定教学特长的同志充实到学校工作,还聘请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师资配备上,专门聘请市委党校、干部学校、高等院校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来讲授课,确保教学质量。

二、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相适应,创新办学模式

国务院确定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各行各业按照中央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大胆先试先行。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老干部大学也借势而上,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

(一)创办新区老干部党校,将老干部教育纳入新区党校教育培训体系

2004年5月,在区委的重视关心下,我们成立了浦东新区老干部党校,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学兵亲自参加了揭幕仪式。老干部党校和老干部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师资资源,在编制人员不变、适当增加经费的情况下,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进行培训,聘请市委、新区党校专家、教授为特约政治辅导员,不定期为老党员授课。我们将老干部党校纳入新区党建格局,纳入新区党校教育培训体系,使之规范化、正规化。

(二)制定和完善具有新区特色的老干部大学办学宗旨

市老干部大学在创建初期就制定了办学宗旨,即“探求健身之道,增长新鲜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保持光荣晚年,贡献革命余热”。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这一宗旨,同时,根据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形势和老干部工作特点,提出“共创浦东辉煌,争做文明老人”。按照这个办学宗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如:组织老干部学员开展“我为浦东发展献一计”征文活动;“迎世博,做可爱的上海人”签名活动;参加市系统校“建党九十周年”系列征文活动;编辑出版《绿色文学》、《明珠诗刊》、《共同托起浦东辉煌》、《回眸红色路》等,免费赠送学员。这些活动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浦东特色,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三)创办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示范学校

新区老干部大学创办至今已有十多年,规模越办越大,学员越来越多,并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创办区一级老干部大学示范性学校的条件已经成熟。为此,我们制定了目标,对学校规模、硬件建设、教学指导思想及管理特色、学校规模等方面作了探索。

一是加强对示范学校的领导。党政领导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例会,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每年召开两次学员、教师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年两次上门慰问老同志,体现尊老敬老。二是加大对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四“抓”:抓教学思路的创新,抓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抓老干部学员的受益面,抓教学成绩的成效度。四是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和表彰。

(四)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扩大受教育面

浦东南汇两区合并后,我区离休干部达800余名,退休干部更是较前翻了一番。为了让更多的老干部能参加老干部大学的学习,我们以老干部大学为中心,先后在川沙、高桥、惠南等老同志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段设立老干部大学分校。陈铁迪校长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建校25周年大会上指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于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把老干部大学好的品牌、教学资源与各个教学点的资源进行整合,做到资源联动与共享。硬件方面,做到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统筹使用。软件方面,建立教师信息库,教师信息共享,统一协调,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平稳地进行。

三、同建设“和谐浦东”要求相适应,发挥老干部大学的辐射效应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

为了满足老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我们除了常设政治理论班、哲学班等班级外,还利用“政治时事报告会”这一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重大节庆活动、政治活动和老同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不定期举行政治时事报告会或讲座,并把报告会扩大到川沙、高桥、惠南各个分校。

报告会的内容要求具有“广泛性、及时性、针对性”,具有吸引力。近年来,我们安排的党的“十七大”、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伊拉克战争、十二五规划等报告会,由于都是老同志关心的热点问题,吸引了大批老同志前来听讲。每逢中央重要会议召开和有重大时事政治,新区主要领导都到校传达,组织学习讨论。

选好报告会的讲课老师很重要。我们从市委党校、干部学校、高等院校和“国际问题研究会”等方面请来优秀的教授、专家,做到早定题、早定时,精心准备,抓住要点,讲解难点。每次报告会都有几百人参加,有的老同志坐着轮椅来,有的让家属陪同来,呈现出“求学若渴”的感人景象。实践证明,政治时事报告会是让老同志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时势大局的有效途径,很受欢迎。

老干部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上发挥了老党员的作用。上钢街道离退休干部、老干部党校学员夏世芳就是一例,一次在浦东上钢长青公园,他理直气壮地对不良言论传播者进行批评教育,维护了党的形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二)传授新知识,让老干部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许多老干部在学习上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老干部大学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摄影班的老同志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鸟枪换了炮”,手里的“傻瓜机”换成了“数码机”。我们就创办了“数码摄影班”和“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班”,以满足老干部求知的愿望。

从几次调查问卷得知,喜爱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的老同志占60%以上,渴望学习文学、古文等传统文化的约占40%以上。我们就根据需求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文化课程。有的课程还分初级班、高级班,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最近一两年,有的老同志想学“二胡”,有的想学“钢琴”。我们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的措施:想学“二胡”的人数不多,就介绍他们到社区文化宫、文化馆学习;想学“钢琴”的,有十多个学员报名,就不失时机地开设了“钢琴班”。这样与老年人需求合拍,与时代同步,让老同志感到越学越有味,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用。

许多老同志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并能展示自己的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离休干部宋淑莲,从小没在正规学校上过学,进入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后,她学绘画、学摄影、学古文、学写作,兴趣广泛。最近她把自己多年所写的读书心得、回忆录、散文和诗歌集中起来,自费出版了一本书,送给社区居民。在她的影响下,左邻右舍纷纷效仿,报名参加社区各种文化学校,提升文化素质。

(三)积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实现晚年生命价值

以“学”促“为”,使广大老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和一技之长,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是开办老干部大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我们积极为老干部牵线搭桥,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一是搞好舆论宣传。我们利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支部生活》、《老干部工作》等各种新闻媒体,对老干部大学工作以及老同志中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先进事迹予以宣传,如老干部大学高桥分校离休干部张尚琼、连占武热心帮困助学的动人事迹,永葆老干部本色、为党奉献终身的离休干部李长发的先进典型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是通过展示,巩固教学成果。我们经常组织老干部学员参加新区、全市和全国的各种书画展览。有的被吸收加入了全国、市、区的书画协会。几年来,参加各种书法作品展示30多次,有50多人次获奖。老干部学员创作的一大批诗歌、小说、散文在报纸上发表,使他们较好地实现了晚年人生价值。老干部乒乓球队获全国老年乒乓球比赛冠军。老干部学员、离休干部黄宁单骑10万里,沿途宣讲党的光荣传统,还拿出积蓄4万元上缴党费,受到广泛赞誉。

三是搞好老年人才开发。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经常走访社区单位,为有一技之长的老干部穿针引线,做推荐和引导工作。目前,新区5000多名结业老干部学员活跃在社区,力所能及地发挥着作用:有的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宣讲光荣传统;有的参加帮教团,挽救失足青年;有的在社区义务参加社会治安、市场监督、交通管理、卫生检查、创建文明居委和文明楼组等公益事业,用一技之长服务社会。东方医院、川沙人民医院的退休医务人员还义务支援云南、新疆等地区,为少数民族办医疗培训班,义务诊治病人,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称赞。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