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学校科研工作 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12作者:陈叔骐系统管理员

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科研支撑。近三十年的上海老年教育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在老年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老年教育的科研工作在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从推进老龄事业到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事业;从老年学校教育拓展到老年远程教育和老年社会教育;从共享社会资源到重心下移、支撑老年教育的服务体系的构建;从课程教材建设拓展到校园文化建设。此外,还十分关注上海高校老年大学在提升老年教育水平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老年学员在满足感受性需求基础上的本质性需求,探索从“学、乐、为结合”到弘扬长者风范和老年素质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全面展开,从而形成对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研究课题。例如老年教育与和谐社会、长者风范和老年素质教育、老年教育的三个课堂、老年自主教育、老年生命教育、老年教育的三个延伸(向基层、向工矿、向高校延伸)、老年教育的教学评估、老年教育的四级功能定位、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年教育的教育联盟等。理论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在不断提升,科研的发展十分喜人。

一、近年来老年学校教育理论研究概况

从2009年以来,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和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合作,先后开展了两次课题发布,征集课题和论文,并进行评选。

第一次是2009-2010年,收到43个课题申报,形成38个结题报告。共收到论文140篇,其中有11个区县选送62篇,占总数的44.3%;市级老年大学系统选送69篇(其中老干部大学系统选送44篇),占总数的49,3%;高校老年分校选送8篇,占总数的5.7%;市小组办1篇。经过初步挑选,在140篇论文中,我们选了40篇论文,请上海6位专家学者(邓伟志、杨德广、吴铎、杜作润、张钟汝、高峰)评选,并从中选送12篇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第九届论文评选。上海市的评审结果如下:一等奖 5名,二等奖 10 名,三等奖15 名。在参加全国评选的12篇文章中,有6篇被评为全国的优秀论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优秀论文汇编出版了《上海老年教育文集》(一)。

自2011年“上海老年教育第三次工作会议”以后,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2011-2012年度的论文评选工作。2011年5月,下发了“论文课题指南”,提出了征文要求。到2012年9月,共收到论文154篇,其中有14个区县选送78篇,占总数的49.4%;市级老年大学系统选送69篇(其中老干部系统选送35篇),占总数的43.7%;高校老年分校11篇,占总数的7%。经过初步挑选,在154篇论文中,我们选了48篇论文请上海7位专家评选(邓伟志、张钟汝、杨德广、吴铎、桂世勋、杜作润、陈亦冰),从中选送19篇参加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第十届论文评选。评审结果:获得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第十届论文评选优秀论文6篇。获得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18篇,我们又将获奖论文汇编出版了《上海老年教育文集》(二)。

从两次论文的评选看,征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预期。在这些文章中,它的类型有论文、调研报告和经验总结;涉及教育的形式有老年学校教育、老年社会教育和老年远程教育;涵盖的内容有综合性的,例如老年教育的理念、本质、目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思考等;有关于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大纲建设、教材使用等;有关于学校管理乃至老年教育的管理;有关于远程教育的思考、校园文化的建设、老年教育统计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老年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都对老年教育近年来的实践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

二、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这两次论文的征集有如下的特点:

一是征集发动的面更宽了。这几年老年教育发展比较快,实践也相对比较丰富,总结有一定的基础,所有市级老年大学、14个区县和4所老年大学分校都递交了文章。例如上海老干部大学系统比较重视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每两年召开一次理论研讨会,已经有15届,每次文章征集都有三、四十篇。又如黄浦区(含原卢湾区)在第二次论文评选中提交了38篇文章,而且街道层面也参与进来,其中打浦桥街道有8篇,4篇获奖。奉贤区虽然得知信息比较晚,但也及时提交了8篇论文。

二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参与更多了。黄浦老年大学有20位教师递交了文章,上海老龄大学提交了16篇文章(其中教师有10篇),其他老年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进来,教师写的文章大约占总数的30%左右。评选以后,我们又收到长宁区老年大学提交的24篇教师写的论文,说明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面更宽了,而且教师写的文章大多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数据、有观点、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是这两次论文较多集中在应用研究上。大家在实践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如学校管理、远程教育(包括网络课程)、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教材的选择和应用、老年大学的理论研究在本系统或本地区如何发挥作用等等,对从事老年教育的同志很有启示。

四是在研究的同时推进了老年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一大批新成员的加入,体现了老年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参与性和研究内容的广泛性,逐步形成一支包括专家学者、通讯员和和成果推广人员在内的科研队伍,并建立起上下沟通的联系渠道。

五是领导、专家带头撰写,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这两次推荐的论文,有不少是校领导撰写或以校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参与撰写的。复旦、交大、上大、上师大等高校分校都有专家参与文章的撰写。

总之,几年来,大家都重视老年教育先进经验的总结,重视老年教育的调研和科研,形成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上海老年教育新的起点、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是新形势下老年教育新鲜经验的结晶,是对老年教育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同时也十分重视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进老年教育发展,提升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当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例如发动的面还可更宽一些,使所有的区县、更多的社区(街镇)老年学校都能参与进来,如象黄浦区打浦桥社区老年学校那样。另外,还可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目前有的区和市级老年大学,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方面已有所突破,说明还有很大的潜力。高校分校也要发挥更多的潜力,他们专业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研究能力强,对当前老年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在老年教育中会有更多的作为。

上海的老年教育已经开展近三十年了,尤其是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上海市召开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各级政府对老年教育更加重视,并有更多的投入,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我们要吸引更多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参与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重视应用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推进老年教育的发展。

三、我们的工作思考

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结合全国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贯彻落实上海市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及上海老年教育“十二五”规划,“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重视老年教育”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根据老年教育的工作实际,开展老年教育的科学研究。现在上海已经成立了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它也是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为上海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理论研究中心的工作目标:一是形成一个机制,最广泛地动员老年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参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二是组织一支队伍,逐步形成专兼职相结合、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理论研究队伍。三是建立一些理论研究基地,充分利用高校和区县老年教育机构的理论研究资源,建立一些能承接全市、全国性课题研究的基地。四是设计一批课题,着重于老年教育的应用性,指导和解决老年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五是总结一批典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先进典型,更广泛指导实践。六是抓好推广和转化工作,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理论研究成果也应该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七是撰编一些专著,出版一些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老年教育理论专著,推广研究成果,积累上海的研究经验。八是办好一份刊物,注重刊物的理论性、科学性、可读性、指导性和应用性,充分发挥刊物的学习、交流、宣传、指导作用。

今后,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应从五个方面去努力实践:

1、理论研究的组织工作更加落实 

目前上海理论研究中心已确立四所高校老年大学分校(复旦、交大、上大、上师大)作为理论研究基地,确立五所区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普陀分校、老年大学黄浦分校、长宁老年大学、闵行老年大学、奉贤老年大学)作为实验基地。我们定期召开基地联席会议互通信息,重视应用研究,总结经验,提供实例,推动大家在老年教育领域中有所思考,有所总结,有所提炼;对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有所推进,有所发展,争取年年都有进步。

我们还将动员四所高校从事、关心老年教育的专家学者与五所实验基地结对,提高实验基地的研究能力。

2、理论研究规划更加全面

理论研究中心是面向全市的,要从市的层面思考理论研究的规划工作,明确每年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每两年向全市提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课题指南,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研究。要求上海市级老年大学、理论研究中心所属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基地、上海老年大学各个分校都要有研究课题,从而带动各区县的科研工作。

根据市教委相关领导的要求,按照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老年教育第一线的实际,我们确立了新一轮的课题指南35个。目前绝大多数的区县、市级老年大学和各高校老年大学分校都申报了课题,已收到申报课题76个,是历年来申报最多的。对这些课题,通过梳理,把内容相近的进行归类,形成了课题项目,例如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学习团队的培育和建设、老年教育的社会资源整合的研究等课题组。

3、理论研究工作更加扎实

在指导、服务面上的理论研究工作以外,我们还加强与相关的“中心”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例如与上海市老年教育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合作,对老年大学开展的“长者风范”的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出版了“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一书,市领导殷一璀、老领导陈铁迪作了序,在社会上引起很好的反响。我们还与上海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上师大分校合作,撰写《老年教育ABC》普及读本,作为老年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教材。此外还考虑加强与“教材中心”的合作,将各老年学校一些好的课程或讲座内容形成教材,以扩大受众面。

4、理论研究指导服务更加具体

我们分别与理论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召开相关研讨会议,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与从事老年教育的学校和单位联系,思考老年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关注点,以确定课题或共同探索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例如长宁的学科建设、徐汇和黄浦的学习团队的研究、普陀的老年教育布局、奉贤的宅基课堂的探索、静安的网络课程开展等。

5、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更加健全

除了做好“中心”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我们聘请了17位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关注老年教育的专家学者,例如上海大学的邓伟志、华东师大的桂世勋、吴铎、复旦大学的杜作润、上师大的杨德广等,作为“中心”的智囊,定期听取他们关于老年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邀请部分专家参与课题项目研究。

我们已建立了一支有近50位同志参加的理论研究骨干和联络员的队伍。与上师大师资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我们还准备组织相关的研讨班,思考如何深入开展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

为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我们研究中心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1、要继续深入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应用研究。研究课题可以参考我们理论研究中心下发的课题指南,也可以结合自身实践问题。

2、要根据各自实际,开展本系统、本地区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例如中心城区的老年教育、远郊的老年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社会教育,这些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家可以在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结合上深入研究,促进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

3、要吸收更多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他们来自第一线,对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老年心理、学习团队、校园文化等都有思考,通过研究增强教育教学的自觉性,更好地为老年教育服务。

4、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发现、培育一支队伍,并充分用好这支队伍。尤其要多与高校分校的理论骨干、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社会上的理论专业工作者联系,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力争出更多的成果。

5、要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关心老年教育,尤其要呼吁专业理论工作者来关注老年教育,支持和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努力做到专业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结合,让科研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上海老年大学)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