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老师学作画

发布时间:2016-02-01点击:12作者:葛林生系统管理员

我在李老师任教的山水画班学习已经有些年头了,听他的课感觉很轻松。比方说,他在示范作画时,会把瓷盘举起来,幌几幌说:“你们别小看酱油汤,笔在这灰墨缸里笔根按一按,然后笔尖、笔肚、笔根调成浓墨、中墨、灰墨,学问可大呢”。他一边调色,一边说话,神情既生动又可亲。他作画时勾皴染点,手腕、手指的动作,像弹琴一样挥洒自如,很有韵味。特别是皴法非常有特点。他说,皴法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要算短披蔴皴,而短披蔴皴最基本的实际上就是横线和直线,以及组合。在具体应用中,特别是山的暗面,在皴的过程中做一些结构的处理,例如:在暗部特别浓重的部位预先画进去一些结构线条,然后在暗部继续皴多次,这样,暗部画面不会死板,有透风性。李老师创造性的教学,我们学着十分管用,每课必有进步,得益匪浅,也算是我们老年同学的福分吧,所以班里学员中很少有人缺课,大家的学习进步也很快,有的同学因为努力,差不多成了业余画家了。能得到李老师的真传,我想,他(她)们的内心一定是十分快乐的。

我听着李老师讲课,看着他的示范作画,欣赏着同学们的优秀画作,有种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愉快的感觉。每当自己画作涂鸦处略有感悟,往往会兴奋不已,这也许是中国的山水画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衰的原因吧。我曾经读过一个历史小故事,说的是我的老乡和尚,叫道芬,唐朝绍兴人,是山水画大家,记载说“昨来闻道严陵死,画到青山第几重”。原先我以为只是传说而已,怎么画画会死在画案上,不可思议。现在,确有真切的感受,特别是画出几根得意的线条,起了画龙点睛作用,使整个画跳动起来,那时的激动心情无与伦比。当然像道芬那样是绝个别的,大多数情况下,山水画的画作过程是十分平和的。作画的过程也是养身的过程,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关键是把自己的位置摆端坐了。

我要感谢李老师,感谢山水画班的同学们,让大家享受着,快乐着,学习着。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