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新上海人,于2004年就任上海老年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分校太极拳、剑教师。2008年到上海老年大学总校任太极拳、剑教学至今。在上海市任教的近十年中,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逐步完善了教学理念。
一、要平等互敬。首先要认清我们教学的对象,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年朋友,他们又都曾是社会各条战线上的精英,我们必须要用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标准,更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一遍一遍反复演示,多角度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健康,充实自我。同时我们老师要充分引导他们,鼓励发扬学员之间互助、互爱、互容的和谐气氛。几年来我们太极拳班的学员从没发生过矛盾和摩擦,大家在学练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年底我们有一个太极拳结业班,学员们相互不愿离去,那种难以割舍的同窗之谊,让我深受触动。这就是老年大学的魅力所在,有一种无穷无尽的凝聚力与感染力。
二、教学方式要独特。我带四个班,学员人数达到180人左右。有部分学员在同时学习书、画、音乐、乐器等课程。而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道教养身中诞生,融汇多种中国文化,我将太极拳与书画、音乐的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与练习。太极拳讲究手、眼、身、腿、步法,其中身、腿、步与书法中的楷书体有相同之处。楷书体横平竖直,刚强有力,太极拳的练习讲究的身法要正、步法要稳,沉稳有力,不偏不倚。太极拳也讲手断意连,刚柔相济,刚而不僵、柔而不软,攻防相加,节节贯通,即坚韧又有弹性。眼随手走,手随腰带,脚、腿相连上下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太极拳音乐节拍一般按2/4、4/4拍节奏练习,难度动作特别注意呼吸协调,比如独立蹬脚、分脚,在独立前要下沉呼气,站起独立要吸气站稳,不得漏气。自从采用了这些独特的教练方法,太极拳有了诗情画意,同学们都感觉不错,扩展了思路,增加了学练兴趣,使学员心情愉悦,精神焕发,反应敏捷,心旷神怡。
三、 要不断创新教学。要多给学员创造学习条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练习太极拳和从事任何运动一样,要先热身,使身体进入运动准备状态。我创编一套热身运动套路,以拍打骨关节、压腿、踢腿、松胯、拉开韧带等全身运动,时间约6~8分钟,深受学员们的称赞。2011年我创编了一套“养生空间太极拳”(16式),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太极拳动作要求,精选了杨式24式、42式和传统张三丰108式太极拳动作创作而成。整套动作轻松柔和,舒展大方,圆活自然,连贯均匀,易学、易懂、易记,全套完成正常时间3~4分钟。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不出门在家庭、室内走廊、凉台、客厅可以完成练习,故称养生空间太极拳。此拳适合老年朋友,也适合上班工作的年轻人,利用休息时间即可练习,还适合大型太极拳表演团队演练,时间短、走动少、人多队型不乱,表演起来生龙活虎,动作流畅,队型整齐,轻松愉快深受学员们的青睐
四、 要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要实施联系动作来讲解,让学员听得懂,能接受,每次都有新内容、新收获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采取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互动交流。一讲解,结合练习动作讲解引导。二示范,首先老师将练习动作示范,让学员通过直观的模仿来启发学员的思考、分析、判断、丰富理论认知。三练习,带领学员一起练习,随时掌握学员进展。有的动作还需手把手的教。四互动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员记忆与印象,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老师答,学员互帮互学气氛非常活跃。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些学员生病都坚持要来上课,身体不能动,就坐在课堂上看大家练习、听老师讲课。还有的将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带进教室照顾,也不愿自己旷课。
我深深感谢老年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教学平台,让我发挥一技之长,也能为老年朋友带来快乐与健康。我会努力工作,做一名让学员满意的好老师、优秀教师,为老年教育事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