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丁钰熊,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中医教研室主任,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1997年特邀到上海老年大学开设中医保健课,2007年又被聘为兼职研究员。在老年大学执教18年以来,曾获得 “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我心中的好老师”、“2013年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教师”、“仁德,仁爱,仁心”基地荣誉教授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老年学员赞誉为“老人健康的守护神”。
教学理念:针对老年学员生理和心理特点、学员文化程度和思维反应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员了解中西医治疗、康复与老人保健养生的知识,国内外有关老人常见病康复保健的科研成果和最新动态,掌握科学保健养生方法,健康生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养生保健的金钥匙交给老年学员。
教学特色:
1、明确教学重点,举一反三讲直到学员掌握。
在教学中他针对老年学员的特点,将学员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从而联系发散到相关相连的知识,引导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科学保健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例如老年人最关心的 “人体衰老”问题。他从西医--中医--以及国际上最新报道等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学员真正明白衰老,认识养生保健重要性。针对老年人神经系统衰老接受能力弱的现象,他要求学员不要自卑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问,反复讲解直到学员弄懂为止。
2、知识丰富,图文并茂,讲解生动。
丁老师讲课形象生动。为了让学员掌握中医养生的关键,他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根本,以阴阳五行学说及七情致病等内容来指导老年学员如何养生保健;让学员理解人体五脏对五行,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进而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促进、依存、制约关系;他以血压形成的示意图,让学员了解血压是如何形成及引起波动的原因;以“黄帝内经”肾主骨的理论,阐明补肾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时的有效作用等等。
3、教学互动,启发学员带着问题学习
丁老师敬业和谦虚,他擅于启发学员带着问题来上课。关于冬令进补问题,他结合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提出要因人而异的辨证思想。还将学员带来的名贵药材让大家辨认,指导学员不买假药,告诫学员补药要因人而异,对于不适宜膏方人群,指导他们通过药膳、药粥、药酒等方法来养生保健。每次课前、课间和课后,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不少学员为自己或为家人进行医疗咨询。十八年来丁教授为数千名学员解答了无数疑难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观察自己的病情,正确治疗。学员们纷纷感叹,真是“一人学保健,全家都得益”。许多学员还特地将丁教授主编的《中医保健》教材买了送给邻居、朋友,有的寄给新加坡、美国等亲戚,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丁教授的《中医保健》知识。
教学成果:
丁老师以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科研知识、生动的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后医疗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编写“中医保健”教材,获得广大学员的喜爱和欢迎,成为老年大学热门的保健课程。“中医保健”教材被评选为上海老年教育特色教材。
学员们通过学习获得了三方面提高:一是提高了个人养生保健能力;二是提高了对家庭人员、亲友中养生保健指导能力;三是提高了在医院看病时与医生的沟通能力。学员们既得到了知识,得到了健康,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撰稿人 何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