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更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16-02-01点击:12作者:admin系统管理员

 

教师简介:孙林琴   上海市服装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外贸工艺编织工作,曾担任丝绸公司技术骨干,珊瑚服装进出口公司技术总监,飞腾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申宏进出口公司服装部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仁成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等。1999年退休后至今担任上海市老年大学、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等多所老年大学的工艺编织课程,具有丰富的老年编制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手工编织技法,是学员们的好老师、好姐妹。

教学理念:汇集自己几十年的编织技术与经验,注重传统编制技法的挖掘和现代编织文化艺术的开发设计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将自己原创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编织工艺作品融汇到教学中,与老年学员一起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用钩针和彩线编织一个又一个艺术之梦和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教学特色:

1、依托实践,服务老年教育。孙林琴老师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始终与编织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积累了精湛的手工编织技法。为了将自己积累的编织技术和实践经验奉献出来,与广大喜爱编织的老年朋友共同分享,孙老师选择到老年大学从事工艺编织教学,将中国编织工艺作为一种文化进行培育传播。孙老师经过十五年工艺编织教学越来越感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她遇到了一群同样热爱编织的老年朋友。学习前,她们中有的会些简单的编织,有的则是连钩针和棒针怎么拿都不知道。老同志学习积极性高,但记忆力较差,经常前学后忘。面对学员一遍一遍的求教,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讲解,特别是零基础的同学那就手把手的演示讲解。虽然一节课下来就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的,但是看到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一件件作品,看着同学们穿着自己编织出来的服饰,孙老师为她们感到自豪,也对自己有意义的夕阳生活充满了成就感。

2、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教材。孙老师治学严谨,追求完美。她与时俱进地完善讲义和设计适合老年人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案。每逢寒暑假,孙老师就抓紧时间梳理和完善编织技法,尝试将传统的编织技能与现代的服装款式进行有效的整合。根据老年学员的年龄体型特征和当前人们的穿着理念,糅合时尚元素,重新设计图纸,制作样衣,梳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十几个寒暑假都在编写教材、完善讲稿、设计编织新款式等忙忙碌碌中渡过。孙老师所开的班级报名总是一席难求,她设计的新颖别致的作品深受老年学员们的喜爱。

3、持之以恒,提高学员编织技术。在教学上,孙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毫无保留地传授编织的技巧技法;重点难点和关键细节的处理,她更是努力做到耐心细致地演示,一遍遍手把手地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的编织技艺有的从零起点到会看图纸会制作成品,有的成为编织能手和班级、学校、社区的佼佼者。同学们的作品无论从编织款式、编织细节、花型处理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编织的作品不仅获得家人的认可,更得到亲朋好友的喜爱。

4、孙老师视学员如同姐妹朋友,她坚持与学员及喜爱编织艺术的爱好者们一起探讨、研究,使编织艺术这朵奇葩在我们的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命。

教学成果:在中国编织杂志上连续7年原创设计编排了14期“工艺编织”教材课程;2008年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工艺编织综合篇》一书。她培养的学员的编织作品在各老年大学、区级和市级举办的展示活动中获得好评,在市区级各类编织比赛中获得各类大奖。她推荐部分学有所成的学员担任市区级学校的工艺编织教师,使传统的工艺编织艺术能够获得更好的推广和传承。 

撰稿人    顾大俊

图片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