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沈全梅,上海解放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历任青年报科教部主任、上海商报总编助理、人才开发杂志副主编、消费报副总编、新闻午报副主编;在兰州大学、南京空军政治学院、杉达大学、复旦大学自考班以及西北地区高级新闻写作班教授新闻采访写作和公共关系学,从事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研究、媒体策划、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工作30余年。2011年至今任上海老年大学回忆录写作班教师,开创了一个普通老年人自已拿起笔写回忆录的教学实践。
教学理念:帮助学员越过撰写回忆录的重重心理障碍,踏上回忆录写作的快乐旅程,开发自已几十年的回忆富矿;打破以往众多束缚学员的“作文”框框,确立会讲述一件事会写字就能写作的理念,鼓励学员拿起笔来尝试写作的信心并尝到乐趣;一个老人就是一本书,人人都可以拿起笔来成为一个回忆录的写作者,让学员有重新发现自已的喜悦。
教学特色:
1、用对历史负责的采访激情激发学员回忆,让学员开发自已脑袋里的有价值的富矿。
通过自已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用退休老人一员的身份与大家聊心里话,用对历史的正确理念引导,用生动的事实和故事让学员珍惜人生这笔财富,有积极的存史心态;还要用对人生的正确理念引导,让学员懂得,老人退休后不是弱者,一个长者是一面旗帜,要有追求有理想有活力。帮助学员树立健康的老年人生观,激发出学员写回忆录的内在需求。
2、用新闻的真实性让学员边回忆边调查,尽量接近事实本身写作。
运用朋友式的心对心的交流的方式上课,用自已的真心、袒诚和热诚赢得了学生的倾吐真情。回忆是不经修饰的真实的历史,要端正文风。写回忆录不是树碑立传,不要美化矫饰,不要咀嚼痛苦。写作要尽量用当时的环境谅解别人,用健康的回忆培养出一种好的养老心态,这就是从历史的高度用博大的胸怀看人生。
3、用新闻写实的笔法,帮助学员打破套话官话,跳出束缚自已的“作文”框框,还原当时情景、用自已的话讲自已的事。
学员文章常常是课堂的教材,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愿望,每个人就都能拿起笔来写作。通过大量学员作业的阅读与修改,学员中的相互交流评议,打破写作的神秘感,用最简单朴素的道理揭示写作的真缔,让学员发现写作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这里不仅有岁月留下的珍贵记忆,还有从心中流淌的真诚话语,像在良宵品一杯好茶,在月光下与朋友神聊倾述肺腑之言。
4、在实战中提高学员的写作信心,让自我实现为学员带来快乐。
鼓励学员写作,在写作实践中练兵。一旦发现好的题材,就带领学员去采写,让学员去发稿。很多学员从第一次写文章,第一次写回忆录,第一次自已打字,第一次发电子邮件,第一次公开刊物发表的进过程中走上了写作道路。
教学成果:
在理念上突破几十年以主题结构框架的写作课窠穴,发掘退休老人的写作潜质,几年教学下来已经小获成效。《你想过写回忆录吗?》教材中就用了80篇学员的作品范例。回忆录写作班学员撰写的《悠悠往事》,17名学员90篇文章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多名学员在报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但在《上海退休生活》杂志《生活中的暖意》征文中,就有4名学员荣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
撰稿人 马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