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开始,我在上海老年大学学习太极剑,实现了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学习剑术的理想。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支流——武术,我自幼就有一种神秘而崇敬的感觉,认为做人要文体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雅举,是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既可以健体,又可怡情。但我又怕年纪大了,手脚僵硬,不容易学,也学不会。
在李志英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我和班里的几十位同学,从最基本的弓步、马步,执剑、点剑、劈剑……一招一式学起,两个学期下来,基本上也能“依样画葫芦”,一套动作从头练下来。这些,都倾注了李老师的热情、认真、耐心和武德。我年纪大,手脚不灵便,李老师就把我当作重点辅导对象,指导我,纠正我的姿势,并且对我的每一点(哪怕很细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并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期间,我因开刀住院三、四个星期,术后身体虚弱,腿脚无力,只能坐在旁边看大家上课。但在李老师的关心、辅导和同学们的示范、帮助下,我居然也能坚持学习到底。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真诚友谊,使我克服困难,度过了这一关。
记得刚开始学习剑术时,练弓步、马步,腿发酸直打颤,单腿独立,更是索索发抖。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我的“功力”大有长进,体力和耐力也得到提高,韧带松了,可以作一段时间的“金鸡独立”;弯腰时双手还能触摸到地面,走路既快而有力,睡觉也沉了……,这都是练了太极拳、太极剑的结果。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两个学期的32式太极剑的学习即将告一个段落,但我深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太极剑是传统武术的精华之一,要学好它谈何容易,所以我还要树立长期练习的思想准备,经常练、天天练,不但自己练,还要带动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亲友一起练,让中国的武术传统光大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