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学期来文学班的新生。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除了赵老师生动的授课以外,我觉得令我得益最深的就是身边这群可爱的同学们了。
还记得第一堂课,我刚踏进教室,就看到大多是比自己年长的满头灰白头发、身穿黑褐衣服的老头老太,心里不禁嘟哝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学到些什么呢。之后,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段子,让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在一阵短暂的沉默以后,我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举起了手。“老师,这几个字我觉得是多余的,如果去掉念起来会更顺。”“不不,如果把下面一段提上来更好。”“我认为应该这样子写更好……”大家十分踊跃地畅所欲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老人都是思维敏捷、深藏不露的写作高手呢。
后来,我看到文学写作班的《练笔》期刊上的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后,更是惊叹不已。例如,庄沪生老师的《老城厢的市井风情》,让我倍感亲切。她在字里行间回味起了童年时代的弄堂生活,邻里间敞开的大门,东家西家地串门;隔壁皮匠奶奶烙的饼,包的馄饨都给左邻右舍送着吃;只要一放学,弄堂里的孩子就聚在一起踢毽子,跳皮筋,玩老鹰捉小鸡,可开心了。而余铭正写的《观光美国西海岸》,让我好似跟随他身临其境般去了洛杉矶、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加利福尼亚州、赌城拉斯维加斯和圣地亚哥的军港。班长张君仪的《女儿和她的猫咪凯特》,把小猫咪和他女儿之间的感情表达的活灵活现。还有我的同桌闵老师更是一个练家子,赵老师也常常在班里上课时朗读他的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每一篇都深深感染着我。
相处久了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所以个个妙笔生花,和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退休之前的他们,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大学教授、作家、医生,有的是博士,还有的是艺术家。他们曾经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现在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也不忘记孜孜不倦地继续学习。
能与这样一群可爱的“国宝”在一起学习,可以说是我参加文学写作班的意外收获,我觉得真的是十分幸运。他们每一位都是一本生动的百科全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何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