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列夫托尔斯泰在《勿论人非》中写道“在有人刚刚打开话匣子,并意欲难为他人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及时劝阻的话,不单对他人有益,也能使劝谏者更和谐与人相处。与人相处时,切记不要去随意议论他人的是非。”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道德。我在车站或某些公共场所,听到两个女人在谈论某某的不是之处,有些是某人的隐私,有些是恶意中伤,虽然事不关己,总给我很不舒服的感觉。
我在美国旅行期间,曾在某车站看到过这样一张告示:“请不要在这里说别人的坏话”。使我很有感触,应该推广这样的提示。我常常警示自己,别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亲爱的朋友,你能做到吗?!
(二)
人生来有所不同:有人爱好文学,有人爱好戏曲;有的人爱热闹,有的人爱清净;有的人喜欢吃鸡,有的人喜欢吃鱼。但是我们仍能成为好朋友,因为你虽然不喜欢,也不用排斥。
日本作家松下幸之助说:若是我们能够体悟到各自差异的本质,便会对彼此的互异成趣,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稳定一个人的心。
不论各自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长处与缺点,若是我们能坦然地不断活用这些长处与缺点,就能提高我们的家计与生活,不必去批评与责难,也不必去排斥,更别说去怀疑别人了。
我和小妹是完全不同的人,她有洁癖,并且十分注意营养,每天的饮食,一定要吃得十分到位,不留隔夜食,有些食品都要自己动手制作,如她要自己磨豆浆,自己做包子。而我呢,是个十分马虎的人,总想着挤出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什么方便就吃什么。我的冰箱里放满了食品,只要不坏就可以吃。但我与小妹非常谈得来,她来我家看到我的生活后说:“你的生活太简单了,所以才活得如此洒脱”。我觉得妹妹过得也不错,虽麻烦但她愿意,只要她高兴,与别人无关。
你有你的思考方式,别人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思维的方式有别,然而我们还是同席而坐,若是我们能相互学习,就能和谐相处。因为思想不同而彼此相争,因嗜食不同而彼此反目,太没有必要了。
人类的生命是无限的,未来也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要寻求你我相互进步之道。
(三)
古罗马的西塞罗说:“有一条规则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要表现出激动,不要有不受理性约束的高亢精神。谈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行为,所以这个规则必须贯彻到我们的谈话行为中,不要表现出烦恼、贪欲、冷漠等情绪。”切记:要特别小心,不要在谈话中暴露自己品质上的弱点。一个人在言谈嬉笑之间,好指责他人过失,诋毁别人的声誉,这样做显然暴露了自己品质上的弱点,所以对那些谈话的对象,我们要予以应有的尊重。
我在生活中长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想到西塞罗的话,我总是忍着性子,随时保持自己的庄重,压住心头的怒火。如果你做不到这点,也就没有尊严而言,别人也会把你当作一个难缠的人。
(四)
培根说:“友谊有许多益处,多的如同一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只能这样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因为古人说:朋友就是人的第二个“我”,但这句话的分量,其实还不够,因为朋友不仅仅是另一个自我。
我的朋友不多。最好的几个是在美国相识的,粟跃章是通过《世界日报》认识的。S是通过朋友介绍的,C是在兰利老人中心遇见的。我在美国逗留期间,每逢过节,粟总来接我去参加派对,使我在异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要买什么东西,他也会开车来接我。S会带我到各处旅行,到博物馆参观。C会带我到各大饭店去吃饭,到学校去参观。我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向他们三位请求帮助,我有什么苦衷,也可以向他们倾诉……正像培根说的友谊有许多益处,多的如同一只石榴的果仁。
真的,好朋友实际上使你获得第二次生命。
(五)
顾炎武这样有学问的人,尚且感到自己的“吾不如”。顾炎武认为,天下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后日之所成,又不容以自限。他不自满自傲,而是虚怀若谷,向师友学习,写了篇《吾不如》。
我们普通人。真是处处事事“吾不如”,更要虚怀若谷,取人之长来补自己的短,不自负,不自满,不武断,不固执,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学习。
我退休后在老年大学读了20多年书,越读越觉得自己的“吾不如”,近年来已增加到每周学十门学科。我学写作也坚持了十年。和有些同学比我还差很远,杂文吾不如金德生,诗文吾不如王诗俊……反省自己的不足,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自觉地加以克服。努力培养自己虚怀若谷的品德,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智慧,也给人际关系带来和谐,给生活带来新的活力。
宇宙之大,社会之广,知识之博,谁都会有许多未掌握的学问,即便你是硕士、博士,所掌握的知识,也只是沧海一粟。明代方孝懦说:“人之不幸,莫过于自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