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情 铭记心--献给上海老年大学的朋友们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3作者:西医保健教师 周月文系统管理员

10年前一天下午,通过上海老年大学原家政系魏长琪主任的面试后,我又重回讲台。多年来,与学员们相处的自然投缘,坦然切磋和知识的交流,成为我毕生难忘的记忆。感谢老年大学为我们构筑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使我终生受益,今把教学生涯中的肤浅感悟献给大家。

点滴知识反馈人民,颇感自慰。在离开医学院校半个世纪来,我又经历了多个工作岗位,直至退休。来到老年大学,我是以教师、医师、病员、老人四重身份重新走上了讲台。鉴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现实医疗环境中软硬件显著不对称的畸状,感到学员们迫切需要多学习一些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来达到与实现自我养生,自我保护的目的。所以,我在备课中拟定四项原则: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和适合老龄性。教学要求是通过实践逐步达到教学的目标有:1、健康的科学观;2、了解慢性病防控及干预的知识;3、能警觉个体出现的黄色信号;4、初步识别常规检查项目的意义,以引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5、认知急性突发事件处理的程序;6、展示当前医学新进展,扩大眼界,增强健康长寿信念。为此必须加强自身知识面的扩展与提升,以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我运用了传统教育中的解剖、生理基本知识为慢性病发展作铺垫;结合本人慢性病经历现身说法讲授疾病的发生、发展;用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医学中难懂的理论,使讲台上下拉近距离,倍感亲切,体会到语言心灵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我从一个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换,在人生旅程中增添了强音符的印记。

健康长寿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当前更是时尚而流行的话题,老龄群体的健康化,必须结合本人现况,摸索个体化的内容,而且要进行经常性的微调。关爱生命,追求“健活”,不单需要医疗技术的救助,更要靠自己的拯救,常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存,生活中的苦与乐,病与健,声与死,就能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活出品质,活得有尊严。让我们在夕阳的沐浴下,乐活每一天。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