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殷旭华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8作者:孔繁鉉系统管理员

我在上海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里属写作差生,而殷旭华是个写作高手。但他并未瞧不起我,经常指点、开导我,予以帮助,令我对文学写作有所长进。

班里成立了“诗文沙龙”,我融入其中,积极参加活动,殷旭华主动关注我的写作进展。在沙龙写作讨论会中,他总会充满善意地拿我“开涮”,毫不留情地解剖我的作品,指出不足之处。告诉我在有些方面必须提高逻辑思维性,如何作文章中的结构调整,并当面退稿给我。我并不生气,尊敬地称他“老法师”,尽最大的努力去作修改后再返回给他看,继续听他的指点。

我写的《自行车的故事》一文,在区报副刊“蓦然回首”专栏发表。该报编辑把我的原文缩减,登载了主要部分。老殷看后,找出原文与之对照,在原文上用三种颜色的笔划出来,并告诉我,编辑添写的连接词句的用意何在,用红笔注明提示。接过文章,我被他的认真精神深深感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看到了我的进步,为我感到高兴,随后又非常坦率、直白地指出文章存在的缺陷,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求我在修改的过程中求得更进一步的提高。

老殷会隔一段时间与我电话联系,询问我的身体状况,了解我读些什么书,读后的感悟等,我也会像学生向老师汇报那样,把我的收获一股脑儿地说给他听。有时会很凑巧,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与他读同一本书,这一下可来劲了,我俩在电话中切磋起来。

老殷会主动在“九九关爱网”查阅我获奖文章;在《老年文艺》杂志看我发去的文章。他在电话里说:“内容素材很好,但缺乏分析深度”。我也坦然地对他说,有同感,原因是本人才疏学浅,还得多读多写。

新学期开学了,他又来电话询问我学些什么课程。我说:“在老年大学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共读六册,要四年时间才结束。在社区文化中心读古诗文及《古文观止》,这两门课我读了已几年了,越学越有兴趣,古文是基础,这话一点也不假,我要坚持学下去。”他听后很高兴,说《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他全能滚瓜烂熟地背诵,对写诗文极有益处,陶渊明《桃花源记》和范仲淹的佳作《岳阳楼记》必须背出来。我一口答应,但我决心不大,至今未能做到,真惭愧。

去年12月,我因病住院,他特意来探望,给我送来《老年文艺》及稿费80元,并说:“我投稿《老年文艺》,得了160元稿费”。我知道他告诉我的目的,用的是激将法,激我在写作上要不断努力。

殷旭华“老法师”,年龄已70有余。现在,他正在自学高中与大学语文课程,尤其对写作知识方面的内容,更是全身心地攻读。这种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