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应邀在上海影城观摩中国“第六代”导演陈苗执导的电影《星星的孩子》。电影结束后,上海影评协会牵头组织了一个评论会。
《星星的孩子》影片主人公梁铮铮虽只有高中文化,但聪明、漂亮、自负。然而受命运之神调侃——她八岁的儿子被诊断患有自闭症(Autism),自闭症儿(fairy kids)是指合并有认知、语言功能及人际社会沟通等方面缺陷的特殊病理,以致罹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有显著的困难和广泛性发展障碍。因儿子行为怪癖,无法与其他人交流,为此丈夫林志清远走东莞。梁铮铮为了生存也或许一个年轻女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携子离开内蒙托县千里寻夫,也来到当年的“开发区”广东东莞。在东莞,她找到丈夫工作过的工厂,却被告知丈夫已经再婚并携“妻”远去上海生子——她被抛弃了。
在绝望中,梁铮铮怨恨自己的命运,想摆脱自闭儿的拖累,她想把自闭儿交给好心的旅馆管理人老米;她又想通过“恋爱”,“最不要的是脸面”(与“情敌”语)与自己打工公司里的上司洪卫星同居,并为其顶罪坐牢。虽然她的聪明美貌能干打动过洪卫星,然自闭儿的不可治愈性还是使洪望而生畏,最终梁铮铮的希望破碎了,她气愤地离开了洪,重新担当起自闭儿孤独无援的生活。
生活的繁重、孤独,以及对正常人生活的向往,使她狠心在一游乐场丢弃了儿子。然而没有自闭儿纠缠的生活并非是安宁的。那种良心的折磨,以及母性的良知竟比原先自闭儿带给她的苦难更是沉重万倍,在警方的帮助下,她找回了儿子,带着终身累赘的自闭儿,坐火车向家乡驶去……。
从电影的结构与故事的完整性上,无疑导演是成功的。简洁、凝练,一景、一言、一行,都非常到位,没有冗沓之处;尤其梁铮铮回答一个青年女工因争风吃醋而对其挑衅时,仅一句:“我最不要的就是脸面”,让那女孩无言以对,也让观众的心产生震憾——一个绝望母亲的心态跃出银幕重重击中观众的心!
通过故事的叙说,让我们了解到自闭症儿的严重性,让大家对有自闭症儿的家庭及忍受的物质与精神苦难产生同情,影片最后用数据告知大家,全世界现有35000000自闭症患者,他们以及像梁铮铮那样不幸的母亲是多么需要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帮助。
影片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主题欠清晰,主线有些模糊的缺憾。观众对编导的主旨印象不深刻,“星星的孩子”是说自闭症孩子还是自闭症儿的母亲?对自闭症患儿的刻画上因缺少与正常儿的对比,因此给观众的震撼强度不足,除了作为“恋人”的洪卫星表达了自己不能承受自闭症儿的拖累外,我们看不到社会对自闭症儿的态度,而多些正反方面或多角度的刻画,意义和效果必然更佳。影片重于写实,少了点相像力及浪漫手法,但电影在总体上还是成功的。
陈苗导演是一位有前途的青年导演,曾在好莱坞制作公司fox World Wideo和全美体育电视网ESPN担任制作经理和联合制片等职。2005年导演故事片《米尼MINI》,2006年执导《十三岁女孩》,参赛60届戛纳国际影展青少年竞赛单元,并在2007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乌拉圭青年电影节上获奖。她的电影作品被认为具有流畅和多线束的叙事风格,以及现代和国际化的视角。2011年制作完成故事片《星星的孩子》。
对影片《星星的孩子》,除了肯定导演陈苗的成功外,还不能不说演员出色的演技,扮演梁铮铮的梁静和扮演自闭症儿的小演员朱江迪那逼真的演绎,准确拿捏角色的心形气神,让我们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由此而产生对自闭症患者及其母亲乃至家庭的同情,为他们的命运遗憾和深思。作为大陆新秀明星,梁静代表作有《谁动了我的幸福》,《城市北人》等,并主演过二十多部影视作品,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梁静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大大提升了《星星的孩子》的观赏度。自闭症儿新新的扮演者朱江迪更是令人喟叹,在讨论会上有人怀疑小演员是否本身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他的表演几乎超越了《海洋天堂》的自闭症患者的扮演者文章,导演陈苗告诉我们,电影拍摄时他的母亲在旁一直担心,孩子拍完戏后会否真的变傻!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音乐,好莱坞福克斯公司著名作曲家Deey Tzur为这部电影作曲,那种乐感悠远动人,携景携情,在刻划梁铮铮及自闭症儿难以言表的情愫时,恰到情处的乐章节奏催人泪下,音乐的抒情片断柔如水,强似钢,情景交融,令人在闭目中品味故事的起伏跌宕。如果说陈苗叙述的故事,梁静、朱江迪出色的表演让人眼目赞赏的话,那么影片中随影而生的乐曲声,就是那让人陶醉的香醇美酒。
《星星的孩子》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