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我面对着l90页<走遍美国>的预习笔记,喜悦地对自己说:我终于将它认真地读了一遍了。人人都说它难读,人人又都说它重要,只有亲自学过才知道。在两年半教学实践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原订二年学完的进度,在第三学期终于决定延长半年,第一,二,三学期,每期的班级人数都达到40名左右。但到学期结束时,只剩下20多人。本学期结业人数是在第四学期稳定下来的。在第四学期行将结束前,教我们英语的罗世英老师突遇车祸,学校教务处经过紧急调度,请闻名已久的祝老师前来代课。祝老师自有教学任务,代课只能到学期结束,最后一学期势必另聘老师。但是同学们决心要将《走遍美国》学习到底,不管哪位老师来教课。学习首先得靠自已。第四学期结束时,班长杨淑芳问我:“下学期读吗?”我肯定地回答:“将它读完”。“是啊!一定将它读完”杨班长说,几乎全班同学都有同感。
今年3月,第五学期开学伊始,班主任蒋老师给我们领来一位新老师——娄老师,她几乎比我少了20岁,是一位谦虚而富有朝气的老师。每次上新课她总给同学朗读和解释课文的机会,我自知我的英语水准不如他人,我得每次上新课前把课文全文译成汉语,以备老师点名和点读任何一段课文。一个学期下来,我的英语水准又向前跨了一步。
我使用“金山词霸2000”电子词典,把每篇课文(即每一Episode),从标题,Useful Language,ACT,Focus In到Activities(课后作业]都认真地做一遍。每一个不识(包括忘记)的单字,要查出该字的国际音标,恰当的解释,甚至抄录例句。尤其是ACT要全文逐句译成中文。每次上课前我已把约课文95%以上的内容都已弄懂了。上课只是弄懂尚未懂的部分,并借此提高听和说的熟练程度。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十分敬仰马克思说过的一段名言:“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虽然从未去过美国,但是读了这套书后,我对普通美国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已不感陌生。在两年多学习过程中,我一再感到这部教材编得真好,使我确信前言中所说的:这套教材的原出版者,美国麦克米伦公司费了8年时间才制作完成。这部巨作以电视影集形式呈现,是对全世界l05个国家的英语教学者广泛咨询之后才决定的。教材所显示的人际关系积极成果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成果。如怎样做好祖父?怎样做好父亲?怎样做好儿子?怎样做好女儿?怎样做好岳父岳母?怎样做好女婿?怎样做好丈夫?怎样做好妻子?怎样做好孙子?怎样对待非血缘下代?Alexandra和Robbie的友谊令人神往;而Harry和Susan的婚姻则显得实际和理性;Philip与Ellen,Richard与Marilyn是两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社会身份的夫妻,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样透露出现代人的文明信息。Grandpa,Philip和Milchll他们都是自己职业领域里的顶尖高手,但是他们在人前所表现的气质各不相同,又都是恰如其分的。“小池塘里的大鱼”和“展览开幕制夜”所表现出来的择业观念令人赞叹不已:“早日康复”中的护士Molly,她的责任心和护理手段是值得学习的。
美国人待人接物有许多优点:如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当你被称赞时,应该如何表示为得体?当人们第一次见面时,应如何表示为好?男女双方第一约会,怎样赴约?怎样对待久别重逢的亲友?总之,全书26个Episode,78个ACT,515页中除每个Episode中Focus In之外,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要关注的亮点不下于50个。如在美国餐馆里怎样点菜?美国人怎样过感恩节,对照中国人过节,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吸收?美国的地方选举,美国普通人的婚礼,等等。恕我不予一一列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下去,收获必然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