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李元勋老师学山水画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课堂作业画,老师点评常有作减法的说法,意思是画得满了,没了空灵之感。我也知道空灵乃山水画的魂之所在,古人云:“要从白处想鸿濛”,留白处理不当,一幅画就没有看头了。但是要学会留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和学养有关,与性格有关,像我这样的初学乍练,一动笔,没有全局观念,画面不是满了就是空了,所以李老师常提醒我们画到虚处要特别小心,慢慢过渡,把虚处当实处来画,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经验之谈。
从画面联系到人生,留白的概念,其妙处也是同理的。比如以自己来说,年近耄耋之年,已是从心所欲,不愈矩之年了,什么事都应该放得下了,其实这样至高境界凡人是很难达到的。相反,老人要做减法也许更难,我自己就有感受。去年,我因晚年丧妻,着实让我苦闷一阵子。原来的一套生活程式打破了,夫妻的情感氛围也没有了,这种空寂的感觉使人难受,西望日落余辉尽,来日无多的感觉油然而生。为什么像我这样比较开朗的老头,也会产生这样消极情绪呢?原因还是有求不得的苦,并且挥之不去。某一天,我在百无聊赖中,随意在宣纸上涂鸦,以排泄晨光,偶然间想到李老师说把虚处当实处画,这句处理虚处的方法,对我眼前的生活处境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年丧妻就是老年感情的空白,空白不能理解为无,空白应该是有东西的。佛陀说“人生难得”,佛陀又说“勇猛精进,不退转”,这是教导人们珍惜人生,并且要勇猛精进。所以老年人没有理由消极地对待晚年生活,应该是夕阳分外美,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求真务实,建立起晚年生活的新目标,有追求才能有新的乐处,把虚处画得生动一些,更有看头一些,并不是空想,实际上,我现在已经走出了阴影,会学习,会生活,会白相。画画的虚处弄不好,但是老年丧妻以后的虚处自以为处理得还不错,这就是墙里开花,墙外红,画画与人生,学问这东西是没有边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