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画,乐在其中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5作者:黄向群系统管理员

自孩子读大学后,我也上起了大学,不过那是一所在南塘浜路上的老年大学。画家杭英老师在这所学校教授写意花鸟,我就跟杭老师学起了国画。

老师曾师从王个簃先生,长期潜心研习大写意花卉,是吴昌硕的“嫡派”再传。他的班上集结了不少一年又一年“留级生”,我也乐在其中。

屈指已整整八年,如今的杭老师已七十有四,走路缓缓的,熊猫样,但作起画来,生龙活虎。只见他铺纸、提笔、蘸墨后,便大刀阔斧地挥洒起来,老辣曲折的梅干、挺拔清瘦的竹枝、用笔独特的牡丹、生猛肥瘦的鲫鱼,一一跃然纸上。他乐此不疲,总有画不完的题材,不由得令我怔怔地确信,他像有无数的“孩子”,一个一个随时会从他的笔下“出世”。

老师告诉我们,大师吴昌硕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  “厚、重、拙”。杭老师本人从缶得金石之气,又沿承“个”师追踪秀润,大胆用墨,精心用色,形成其特有的“精、气、神”风格。老师还常说,画中国画就像练气功,需凝神聚气,力透纸背,老年人学画对健身亦有好处。

课上,梅兰竹菊,花鸟鱼禽,起笔落墨,我把老师的一招一式铭记心中,回家对着老师的画稿,一阵猛练,废纸三千,忽然捡的一张颇感满意之作,经不住喜上眉梢,待到老师下堂课说“看作业”,便迫不及待地将作品呈上。

课上,老师面前是堆如小山那样高的班里同学的“杰作”。平日,老师没有一点大画家的架子,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点评起来可不含糊。“谁的?”“墨色太轻……”“纸张太小,裁得大一些,放开来画……”。同学们个个洗耳恭听,点头称是。老师边讲解边示范一张小样画稿,同学也笑逐颜开,如获至宝。要是老师在谁的习作上题款,那是对该学生最大的褒奖了。记得当初我曾得到杭老师这样的题款:“缶翁遗风”。这让我诚惶诚恐,视为珍品带回家,小心翼翼地盖上章,卷起来藏好。就这样,我的画作和班里的许多同学一样,越来越有长进,也参加了学校的书画社,昌硕艺术沙龙等社团,交流、切磋,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我连续几年参加了上海国际老年书画摄影大赛,海内外学校的联展,还认识了很多的画界朋友,学到了更多知识,眼界更开阔,生活更充实,心情更愉悦,身体更健康。总之,学画助我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延年益寿。学画真是乐在其中。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