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前苏联电影对奥塞罗内在性格的深刻的演绎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7作者:《经典影片赏析》班 蒋子诚 段惠芬系统管理员

前苏联电影把莎士比亚的名著搬上影坛,虽已过去半个世纪,色彩已经不鲜艳了,但今日看来还是那么生动,前苏联功勋演员邦达尔丘克成功地再塑造了奥塞罗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我们看过威尔弟改编的歌剧奥赛罗,艺术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而电影的改编,使主人内心世界的演绎更细腻,更贴近生活,电影不受舞台的限制,把剧情的变化放在更广阔的背景,因而取得更大的艺术效果。看后,这幕悲剧电影令人回味无穷,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

电影奥赛罗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威尼斯,黑皮肤的摩尔人大将奥赛罗和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结婚,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威尼斯大公派战功赫赫的奥赛罗去抵御土耳其人入侵,故对婚事不加干涉。伪善、狡诈而又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因奥赛罗未任命他为副将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他巧使诡计诬陷苔丝狄蒙娜不贞。奥赛罗由于轻信伊阿古的谗言,嫉恶如仇,陷入极大的悲愤与绝望中,妒火中烧,他亲手扼死了无辜的爱妻苔丝狄蒙娜,还以为做了一件正义的事。伊阿古的妻子当场揭发了真相,奥赛罗悔恨万分,为了惩罚自己铸下的大错,挥剑自杀身亡,这是一出惨痛的悲剧。

奥赛罗是一个忠诚、正直、勇敢和不畏艰险的英雄,他呲咤风云,战功赫赫。正是这些难能可贵的性格特点,使他屡建功勋。他以自己的英雄业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征服了苔丝狄蒙娜,赢得了她的爱情。然而他的性格具有严重的缺陷,心胸狭窄、妒忌猜疑以及他的粗野、鲁莽,使他一步步滑向深渊。是他的猜疑心理,轻信了伊阿古的谗言和虚假的表面现象。是他的妒忌心理,分不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伪善的知心人。是他的狭隘心理区分不了真理与荒谬。由于好冲动与鲁莽的弱点,他被感情左右理智,并把愤怒很快化为行动,他在暴怒之中杀死自己那位纯洁而善良的妻子,嫉妒和冲动就造成了一出极大的悲剧。当他明白了自己是受到了欺骗,发现自己的罪恶后,又无限地悔恨,毫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最后毅然地毁了自己,以生命来补偿不可宽恕的过失。他的妒忌和怀疑,可能源自于他身份地位的暧昧——尽管是个主帅,却是出身于低微阶层黑皮肤的摩尔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他知道很多人因他的肤色对他口服心不服,背后骂他黑鬼。他的自卑与好强的矛盾心理,使他发展了嫉妒的猜疑与心胸狭窄。

我们往往赞扬完美无缺的英雄,艺术的加工时常把他们神化,然而现实总归是现实,任何英雄伟人都有它的缺陷,甚至于有严重的缺陷,然而他们不失英雄的本色。作为理想中的人,他们的性格是单一的,而现实中的人性格都是双重的,都具有缺陷的,这种双重性才显现艺术美。缺陷美也许更贴近生活,更有教育意义和艺术的价值。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