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在学做点心中更美好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2作者:特色点心班 林美君 林慧君 林丽君系统管理员

真想不到退休后还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三姐妹能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中西式点心制作,使我们的退休生活有了一份归属,多了一份乐趣,添了一份幸福。

一、兴趣爱好是我们的学习动力

我们三姐妹以前分别是教师、演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性格各异,爱好不同。我们在上海老年大学一百余门课程中,好不容易搜索到了一门共同爱好的课程——特色点心课。学习前,我们没有一点中西点心制作的理论和技能,但兴趣爱好是我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我们三姐妹今年平均年龄已是七十一岁了,选择这门陌生的课程学习无疑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较劲。我们来学校不是休闲、游玩、听说书,而是实实在在学知识学技能。我们好强不服老,课上认真听讲,仔细笔记,回家预习复习,动手实践。我们有时为了“完成作业”,制作当天讲授的点心,三个人不断分析原因,现在已经学会做几十种点心了。每当我们看到点心在烤箱里转动、膨胀、闻到散发出来的一阵阵香味,并品尝到自己制作的点心后,别提有多高兴,特别富有成就感,真是收获成功,享受生活。我们还通过网络,把精美点心的照片发给远在海外的小辈;将自己制作的点心馈赠给邻居亲属分享与品尝。我们不仅告诉大家我们学会了做点心,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传递给了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健康和幸福。

二、不断实践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色点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一样,不动手实践也不可能学会点心制作。老师在授课时将点心的色、香、味、型、营养讲解和操作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学习中尽情享受着制作美点过程带来的快乐,激发我们学习热情。每当讲到各类面团工艺时,老师总是先准备一块和好的面团边讲边演示,还分成四团,让四个组的每个同学亲手体会一下手感。在烫澄粉、烫面的锅贴、烧卖时,不仅让我们看清制作方法,而且还让我们亲手触摸到面团的质感和软硬度。又如讲到做面包和披萨时,拿出发酵的面团让我们亲手体会面团的柔软和滑嫩,让我们有个感性认识,还触类旁通,使我们还学到了许多类似点心的制作方法。我们三姐妹也先后都上过讲台,亲临老师的指导。每次上完课后我们就到大姐家,按照老师的教材和课上的学习笔记,先校对笔记,再动手实践,有时甚至会做到晚上十一、二点钟,直到做成功为止。

三、老师精心施教是我们学有成效的重要保证

学习任何知识,最幸运的是莫过于遇上一位好老师。我们的陈黎老师虽说是个小字辈,但她却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的高级点心师,也具有宝贵的授课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思想。陈老师家离学校很远,乘地铁加骑自行车路程需要一个多小时,无论严冬酷暑,大风大雪,她总是早早来到教室,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午授课,中午还得做好下午的课前准备或给学生解惑答疑,最使人感动的是在她感冒发烧时,还坚持带着口罩,用嘶哑的声音硬挺着给我们上课。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黑板上,欢迎我们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她取得联系。我们老年人记忆力差,经常前听后忘,反复提问,然而陈老师百问不烦,百答不厌,她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耐心的讲解。我们姐妹三人也曾多次得到过陈老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在她的影响下,我们更加珍惜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每一天,从不迟到早退,更不缺课。

在老年大学我们增长了知识,促进了健康,还结交了许多朋友。我们三姐妹是用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增强了姐妹情,用点心制作课增加了生活的情趣,用知识填充了自己的夕阳人生。

我们热爱老年大学,感谢老年大学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听课其乐融融。我们也感谢陈老师的辛勤教授,古稀之年的我们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快乐,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幸福。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