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刚退休时的感觉,就像经历一场暴风骤雨之后,突然风停雨息,滋润的心田里,荡漾起一阵阵宁静的旋律。生活似乎怡然自乐。但不久,心头就涌上一种落寞空聊的不适应感。后来学校聘用了我近十年。在接受聘用期间,我一方面发挥余热,另一方面到市老年大学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进市老年大学学习,如同在职进修,与在职时到市教育学院进修相比较,老年大学的学习别有风味和特点。
一、《说文解字》课 助我当好语文教师
退休后,一个同校的退休教师在市老年大学听《说文解字》课,我听说班上还有名额,就插班报名去听蒋人杰老师的《说文解字》课。本来,我是抱着尝尝新鲜课程的心理去听听看的,但听了几次之后,蒋老师的课就将我深深吸引住。《说文解字》这门课学问深。当年鲁迅在东京听章太炎讲授《说文解字》半年之久。后来,二十七岁鲁迅写的文言文,据专家研究逼近国学大师章太炎。
蒋老师的《说文解字》课讲得很好,对于我的教学有直接与间接帮助。直接帮助是,我备课中会有疑难点,蒋老师的课有时帮助我释疑。例如,一篇课文涉及“风牛马不相及”成语。通用说法是:风,作“放”解释。即,放在一起的牛马互不相干。这是粗疏解释。后来听蒋老师讲到风字。蒋老师说,风,作“放”、“交配”解释。放在一起的牛马不会在一起(交配)。这就帮助我认定此句成语正确解释:放在一起的牛马,即使雌雄相诱也不可能交配。
更多的是间接帮助。听蒋老师课,某些东西对我很有启迪,使我触类旁通。比如,蒋老师说到繁体字的页,作“头”解释。因此,凡带“页”的字,都与”头”相关:颈(头前面)、项(头后面)、领(整个颈项)、颐(下巴)、硕(头大)、颇(头偏)、颗(头小)、题(额头)、颜(眉目之间)……这里是形声字,涉及造字法。由此我触类旁通,加以发挥。我原来学过《训诂学》。于是,我联系训诂方法,教学生“以形索义”。就是教学生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例如,我教学生,凡是带“戔”的字,多数是表示“小”或“少”的含义:溅(少量水溅出)、笺(小幅纸、小竹片)、盏、线(都含细小义)、残(少肢体)、浅(水少)、贱(价钱低付钱少)……而“戔”这个字,本身就是小的含义。这是教学习方法,从根基上提高学生素质。我的发挥,是蒋老师的课对我的间接帮助。
蒋人杰老师是《说文解字》专家,有专著。听他的课,我获益匪浅,使我更加重视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知识。蒋老师的课启迪我:教学,要为学生的一生打基础。
二、通过计算机扫盲 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
在市老年大学,最大收获是计算机知识的长进与操作技能的提高。这对我教学工作大有帮助。我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大多是计算机盲。在职时,学校请市教委计算机培训中心培训老年教师。我参加了培训,也拿到了《培训合格证书》,但因考核不严,照顾老年教师面子,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学会。
真正学会用计算机,是在上海老年大学,不仅使我计算机入了门,而且我能根据教课需要,制作ppt等,运用多媒体方法教课。现在,我用word写教案、出测验卷考卷,并与学生用e-mail,微博微信沟通。运用老年大学学到的“数码后期处理”知识技能,我能处理一些与教学相关照片,打字速度已不亚于青年学生。这一切,对于我这个“计算机盲”来说,是市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受惠于我。市老年大学计算机教学,尤其周志雄老师《电脑综合应用》《数码后期处理》等课程,使我收获良多,直接有益于我退休聘用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周老师根据老年学员特点,运用带个性色彩的教学方法,课前还制作教学录像,每次拷贝给学员回家操练。他的课如同教广播操,一节节教,一点点渗透落实,真正让学员把计算机知识技能学到手。他的教学,既有特色,又有教学魅力。为感谢周志雄老师的教学效果,我连初稿加修改用了五个晚上时间,将周老师的教学方法,升华到理性认识,写了一篇四千字左右的稿件《对周志雄老师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思考》,刊登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的“教海探索”栏目。写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自己对计算机学习方法的思考和总结。市老年大学浓烈的学习氛围,熏陶我从理性角度去认识老师们的教学特色,同时鞭策我深化学习。
三、英语课的教学方法 给我以深刻启迪
青少年时代学习,与晚晴岁龄学习,有质的不同。前者多少具有功利性,但后者是完全从学员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出发,真正顺应生命本能的运动。比如我学吴小英老师执教的《新时代英语》,觉得吴老师教得出彩,自己对外语有兴趣才去听,毫无功利性。从这一角度说,晚晴岁龄学习,更具生命张力。
吴小英老师的《新时代英语》教学,语法教得扎实,操练内容丰富。她往往要求学员不看书上中文译文,直接看她用ppt制作的多媒体教学的拓展性训练材料,还以英语歌曲相辅助,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有时真是感动——对我们退休人进行教学,吴老师那么认真,制作ppt英语训练材料,那么翔实细致,要花多少工夫!即使在原重点学校教全日制青少年学生,备课工作量也不过如此。其敬业精神,是我们退休聘用人的榜样,不知不觉地,我在备课时,也学习吴老师翔实细致、一丝不苟的教学风范,也要像吴老师那样,力求心中有学生。
虽然,我退休聘用教的是语文,但是吴老师的英语课教学方法,对我也时很有帮助。例如,在讲解英语课文时,她采用情景教学法,结合老年学员的常用交通问路语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就在无形中启示我,教学生不太喜欢的文言文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后来,我在教一篇文言文《劝学》时,其中有“金就砺则利”句子,学生对“就”字理解不确切。我就借用百米赛跑发令语“各就各位”的“就”,告诉学生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引申义就是“到”的意思,就是各到各位;再请学生联系就职、就寝、就位、就业等词语来解释,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吴小英老师情景教学法给我的启迪。
当年在职进修时,因为具有明显的目的,加上工作忙时间紧,内心并不喜欢,仅仅是为了考核等需要,比如为了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必须进修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才去进修。而到老年大学学习,我完全是出于兴趣,在轻松愉快学习的同时,细细体会,多蕴含启迪性。
市老年大学开设的各种课程,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晚晴岁龄的人,回归生命原始需要运动,人生的目标之一是能终身发展。我想,不到身体健康不允许和生命羽化之时,老龄学习是不应该结束的。
(上海老年大学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