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经常梦见自己在考场上,看着密密麻麻的试卷,大脑一片空白,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尽管这是在梦中的情景,但深感到自己知识的缺乏,迫切希望找个地方学习。
退休以后,在孩子的影响下开始写一点小文章,有一些还登上了家乡的报纸。后来又有文友鼓励我往大一点的报刊投稿,虽在《北京青年报》上小露了一下脸,但也仅此一次。由于写作水平不高,给其他报刊的投稿均未能如愿。
文友建议我多看看已经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高手的写作方法。但几经努力,还是收效甚微。我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求学的地方,圆我的上学梦,提高写作水平。
今年5月份到上海来,我在网上看到上海老年大学有个文学写作班。求学路就在眼前,靠着百度找到了上海老年大学,顺利地报了名。
上课和报名不在同一个地点。开学那天我提前一个半小时从家里出发,网上说下车后要走260米,怕走错路,下了公交我就问人。问了五个人都不知道上课的地方。我的心凉了半截,难道我乘错车了?问到第六个人的时候,她说从你后面的弄堂进去就是了。嗨!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成功往往在于最后的一次努力。
教室设在三楼,已经有不少老年朋友先到了。已经记不起做学生时的模样了,现今花甲之年竟又成了一名学员,心里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学校的管理很规范,黑板旁边帖了一张座位表,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前后打量了整个教室,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讲课的是华师大的郑老师,讲得非常好,他的讲课囊括了古今中外,讲得升入浅出,简单生动。几十双眼睛全神贯注,大家都被他精彩的讲课所吸引,他们中有的老学员已经在这个班学了十年了。
写作班本学期的课程已经过半,老师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详细地分析讲解,告诉我们怎么选择、运用材料,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把材料写活,我的收获很大。晚年的求学路,遇到一位这么好的老师乃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