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老年大学文艺系的青年教师有12位,他们是“70后、80后、90后”的年轻老师,大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等院校,有近半是硕士生和在读博士生,其中还有海归人士。多年来,他们在老年教育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受到老年学员的喜爱。现在执教“中外歌剧演唱实验”课的方怡老师,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生,曾获得过上海高校教师独唱金奖,意大利tuscia国际声乐节普契尼单项二等奖;执教“国标舞提高班”的孙佳老师,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硕士生,曾当过国际评委,获得过英国黑池青年组亚军;教“国际舞提高”和“舞厅舞进修”的胡靓老师,还当过英国国际舞协会教师。
当初,这些青年教师也是抱着赚点外快和玩乐一番的心态来到老年大学的,但多年来的教学和与老年学员的相处,使他们逐步爱上了这片乐土。他们学会了用真挚的情感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学会了用耐心和爱心,用宽容和理解去教学,将自己的技艺回馈社会。老年大学让他们感悟到人生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才是最大的财富。
一、因人而异 实践中摸索经验
对老年学员上课,要因人而异,找准方向,授课讲得太深,学员听不懂;给的太多,学员消化不了。上音乐欣赏课的李鹏程是来自上音的博士,他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在和学员一次次的交流磨合中成长起来,而我们的老年学员也对李老师教学初期表现出的稚嫩给予宽容和理解,就像父母关爱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如今他们融洽得就像一家人。
我们的老年学员唱过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歌曲,唱过文革中的革命样板戏,也唱过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歌曲,但对古典音乐、高雅艺术知之不多。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很多老年学员喜欢上了一种新的艺术:美声,文艺系的声乐班也成了最热门的班级。来自上师大的王峰老师是业务能力很强的硕士毕业生,担任了声乐提高班和学历教学班的教学任务。不过他在中外艺术歌曲演唱班开设的过程中,却碰到了本土观念与学术定义的碰撞。我们的学员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歌曲,他们总是把社区文化歌咏,政治题材作品等当成艺术歌曲搬到课堂来演唱。王老师要求的和学员理解的不一样,教学自然就产生了观念上的矛盾。王老师耐心地对艺术歌曲进行解释:艺术歌曲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通过与方怡老师一起开演唱会演绎艺术歌曲,帮助学员慢慢改变观念,提高欣赏品味。
根据学员的要求和志向,文艺系采用课程分级制度,声乐课、舞蹈课(民族、摩登)、时装课都分基础班,提高班、进修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提高,比如声乐还有研修班、独唱班、中外艺术歌曲班、男生合唱和女生合唱班、中外艺术歌曲班,歌剧表演实验班。舞蹈经考核可以进入表演队。
青年教师们思路敏捷,开拓性强,还学会了将校内小课堂和校外大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声乐学历班的方怡老师,带学生参加上海图书馆的声乐沙龙的活动,给学员演唱示范,提供给学员校外实践的舞台;上音乐欣赏课的李鹏程老师,把上海交响乐团的古典欣赏课程介绍给老年学员,通过社会活动拓宽了讲课的知识面;舞蹈班的老师带领学员把表演的节目带入养老院、青少年监狱等机构,让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
二、新老合作,帮带中促进教学。
文艺系每次组织的教研活动都特别融洽,而青年教师也经常会相互听课,相互观摩,通过教研活动和听课,形成了团队凝聚力,认同了文艺系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如声乐教学督导郁文武,高级音乐教师凌骥,声乐教学组长戚成荣,东华大学时装专业教师邵季英,舞蹈名家朱培丽,山东大学教师殷馨等,他们关爱年青教师的成长,提携和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郁文武老师经常会花上一天的时间来听青年声乐教师的课,告诉他们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凌骥老师前不久还刚动过手术,大病初愈,仍不忘帮携新教师,他合唱课上那干净整齐的板书、清晰明了的思路、条理分明的讲解,都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严谨的教学作风,也学到了宝贵的师德品行。
搞好教学,首先要完善教材,做到规范教学。在富有经验的郁文武老师的精心构思和策划下,在新老教师的密切合作下,上海老年大学文艺系出版了《老年大学声乐实用教材》一二册,并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出版了《老年教育学院声乐教程》简谱五线谱对照本。这三本教材都经教育出版社核准,由浅入深满足了不同层次声乐爱好者的需要。其中《老年大学声乐实用教材》第一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歌曲为主;第二册以中外艺术歌曲为主,适合有声乐基础的学员演唱。这套教材今年被上海教委评为优秀教材,在书店和网络销售俱佳,第一册已经第八次重印了。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出版的《老年教育学院声乐教程》,则以大专学历班和歌剧演唱班这些基础较好的学员为主,作品包括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配有mp3光盘,有40首歌曲的范唱及钢琴伴奏,体现了文艺系雄厚的师资力量。
三、求新求特,探索中创立品牌
在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文艺系开展了项目教育的活动,打造上海老年大学品牌课程。比如近年开设的中外艺术歌曲课程,声乐大专学历班课程,还有今年刚成立的歌剧表演实验班等,吸引了有较高水平的学员,对学员的声乐演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员中有这种需求的也不在少数。文艺系尝试了别人不敢开设的项目课程:比如方怡老师的歌剧演唱实验班是目前最难上的课程,因为歌剧是综合艺术的最高形式,融美声、表演、形体、语言为一体,特别是歌剧起源于意大利,主流作品和经典唱段都来自于意大利歌剧。方怡老师选取了一些歌剧里大家熟悉而喜欢的唱段,如饮酒歌等,还请了来自意大利的老师专门教语言,使很多学员现在能用意大利语流畅地念出歌词。 又如青年教师姜俊亮执教的中外艺术歌曲班,学员需求不同,如何让学员们在90分钟内每个人都有收获,这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他让学员通过对艺术歌曲这种高雅艺术的演唱和不同理解,提高艺术感觉,不断提高演唱水准。
多年来,由于青年教师加入教学队伍,他们活跃的个性、敏锐的直觉和敢于创新的意识,使文艺系的教学充满了活力。看看文艺系获得的这些荣耀,是足以自豪的:
2005年 获上海市中老年舞蹈大赛金奖
2006年 舞蹈“快乐学校”获全国老年大学民族舞赛“梅花奖”
2012年 舞蹈“大红枣”、“跳彩云”获七彩夕阳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最高奖项“凤凰金奖”,并参加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
2014年 舞蹈“水韵”获上海市中老年舞蹈大赛优胜奖
近期,摩登舞班选手获得东南亚国际标准舞摩登舞金奖。
(作者单位 上海老年大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