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老年大学有三个好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6作者:二胡(一)班 虞良珍系统管理员

我是一个新上海人,在职的时候,工作压力很大,退休后,家人和朋友都担心我很难适应。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途经南塘浜路上海老年大学,我带着好奇的心理,进去探个究竟。按照招生简章的介绍,我报学了二胡,经过二个多月的学习,我很快乐,称得上“这边风景独好”。

一是人性化的管理好。学校的管理是按照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设计的,学员守则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理念,长者风范塑造了新时期老年人的形象,学校建立了学员信息档案,把老年人学习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处处都能看到友情提示牌,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学校的后勤保障系统也很完整,温馨的环境,使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是适应性的教育好。老师是学校的灵魂。我学习二胡,拜师于王金涛名下甚感荣幸,王老师个头不算很高,但身材魁梧,德艺双馨;他一双智慧的眼睛,很能把教和学很好结合在一起,把老师和学生感情融洽在一块.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说话很谦和。王老师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他的教材选定、课程设置、教学进度都是根据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量身定做。我二胡学习已经两个月,感到很难,难在其音准的掌握和两手的配合,其他学员也有同感,王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教学过程中,他很有耐心,时而拉一些二胡名曲,学员听得入迷入神,时而穿插一些与二胡有关的故事,形式多样的教学,使学员学习热情培增。他又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学员有什么问题都能当面讨教或电话请教,他都会一一解答。有位学员因身体状况不能坚持学习,新买的一把二胡急要处理,他打电话给王老师,王老师当即答应按原价把二胡收下。

三是快乐的学习好。我现在除了适当的锻炼身体外,就是学习二胡和英语。我每天上、下午各练琴一小时,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哼起琴曲,有时打开电脑网页,欣赏二胡名曲。王老师常说音乐是有情感的,二胡的内弦和外弦情感表现不一样的,外弦拉一些欢乐,欢快的曲调更多些,茶余饭后我就能在练琴中找到快乐,在音乐欣赏中找到欢乐。5月4日,王老师对我们前阶段学习进行了检查,我演奏一曲《风阳花鼓》,也得到王老师的肯定。老师对我学习上的肯定,使我的学习信心更大。有二胡的陪伴,我一点也不觉得寂寞和孤独。

上海老年大学是我们老年人学习的好去处,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交遇朋友,在这里夕阳无限好……。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