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大学上师大分校的校园内,活跃着各种课外活动的社团:合唱团、时装表演队、旅游沙龙、书画社、舞蹈队……,其中也有我们英语课外活动社团——英语苑(English Garden)。这些社团在推动老年学员学习,丰富校园生活,密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老年大学上师大分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碰到一些问题,我们感到要使课外活动更有成效,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
给课外活动正确定位
要顺利开展活动,首先要给课外活动正确定位。我们认为,英语苑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它与作为第一课堂的上课有两个相同之处:
一是目的相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都是课堂,都是参与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二是内容相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学习内容上是一样的,第二课堂所学的内容应是第一课堂上所学的。不需在第一课堂之外,另搞一个新的东西。
但是,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主次不同。第一课堂活动是主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次要的,它是为消化和掌握老师在第一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
二是认识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从不知到知,再从知到能,整个过程是:不知——知——能。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处于从不知到知的阶段,以英语教学来说,就是使学生“听得懂”。第二课堂活动处于从知到能的阶段,就是使学生“说得出”。
三是作用不同。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中,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首先,能力不是超知识的,它以知识为基础,“说得出”必须以“听得懂”为基础,如果连听都听不懂,又怎能把它说出来!所以每个人必须听懂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第一课堂是“打基础”的。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听得懂”,我们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还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由“听得懂”发展到“说得出”,所以,第二课堂活动是“促转化”、“求发展”。
四是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第一课堂采取讲授方法,有时为了使学员“听得懂”,也采用“提问”等方法,让学生“开口”。但因为课时有限,每个学生不可能都有“开口”的机会。第一课堂活动称之为教学活动,由教师来“教”,对学生来说,就是“学”。第二课堂活动是为了使学生“说得出”,它采取演练的方法,参与者人人开口,练习在第一课堂中听懂的东西。要学会游泳,必须去游泳,要达到“说得出”,必须“多说”。第二课堂给每个人提供“说”的机会,它是练习口语的一个平台。所以,第二课堂活动也叫做“习”。只有将第一课堂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不但“学”,而且“习”,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例如,有些同学用英语表达某些话题有困难时,就用中文讲,不知不觉大家都用起中文来,活动的气氛虽很热烈,但对提高英语能力没有帮助。又如,一段时间里,第二课堂用专题,第一课堂用课本,同时学习两种材料,有些同学觉得负担太重而不来学习。再如,有时也有将第一课堂中的内容拿到第二课堂中重讲一遍的情况,忘记了第二课堂活动重在演练和运用。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就在摸索中前进的。
恰当安排活动
给课外活动正确定位果然十分重要,但是,还需要以恰当的活动形式把“正确的定位”体现出来。如果没有恰当的活动形式,那么这个定位就是空的。
老年大学有高校办的,也有区里办的。高校办老年大学有自己特殊的条件:有外语系师生,有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老年大学的领导十分重视英语苑的课外活动,他们利用高校有利条件,聘请外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大僖担任英语苑顾问,外语学院原副院长梁欢珍教授为指导老师。外语学院三年级学生为志愿者,帮助老年学员练习口语。领导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这是办好英语苑活动的最重要条件,我们十分感谢他们。
根据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定位,充分利用老年大学提供的良好条件,我们安排了两大类活动。
第一大类,每周三下午由外语学院高年级学生志愿者作指导老师的学习点活动,根据“人人开口”的原则,整个活动共分四段:
(一)三言两语
从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中确定若干专题,每次活动时从中选出一个题目,每人三言两语轮流讲这个题目。可讲一周,也可讲二、三周。等到大家都会讲了,再换其它题目。
这类题目计有:
(1)今天的天气
(2)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3)你喜欢去什么地方旅游,为什么?
(4)你喜欢读什么书?
(5)你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6)上周你做了什么值得记住的事
……
(二)中翻英、英翻中
将课文里的单词、词组和重要的句子列出,由一位同学讲中文,其他人答英文;或一位同学讲英文,其他同学回答中文,反复练习,以期提高听力,并掌握这些单词、词组和句子。有时甚至整篇课文中翻英:两人看课文的中文部分,一人充A角、一人充B角,用英文讲出课文内容。
(三)接龙或问答
把课文内容梳理为几个问题,按书的顺序,第一人向第二人提一个问题,第二人回答问题后,再向第三人提一个问题……周而复始地演练,使大家能把课文内容讲出来。或者用问答代替接龙,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每个带课文中2—3个问题,不看书,互相问和答。如果每次有7—8人参加活动,带来的问题就有20个左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问和答,就可以把课文内容搞熟。
(四)讲个故事给你听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情况,编简短的故事,例如第四十六课《特殊场合》中讲到校庆活动,有的同学就讲述自己参加校庆活动的故事。
(2)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将对话的课文编写为一个小故事。另外,我们所用的书有一个特点,往往是几课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专题,例如,47课学校,48课教育,49课教师,50课出国留学,51课护照和签证。这五课都是讲学校教育的。可以将它们串联起来,编个故事来讲。
上述四个环节中,(一)三言两语,是为了应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二)中翻英、英翻中、(三)接龙和问答是为了掌握课文内容、(四)讲个故事给你听,是在掌握课文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整个过程提倡人人开口,突出一个“讲”字。通过这个活动,要从“听得懂”发展到“讲得出”。
第二大类,每学期我们安排几次大的活动。几年来已经举办过的活动有:世博英语座谈会、世博知识英语竞赛会、英语故事会、英语对话会、与外国留学生座谈会、英语联欢会、英语节日知识竞赛会……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和志愿者参与,把教与练结合在一起,既给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老师的点评,又对学员的口语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调整心态,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合老年学员特点的学习活动,这些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提高学习效果,还必须调整心态,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都退休了,还这样用功做什么”,还有些说:“退休了,到老年大学读书,就是老有所乐,不要给自己加压力”。在他们看来“加压”与老有所乐是矛盾的,有了压力,就会失去学习的快乐。
压力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知道人的行动是由需求支配的,人的需求有两种:刚性的和非刚的。刚性的就是一定要达到的,非刚性的就是可以达到、也可以不达到的。为了求职、升学或评职称而学外语,考试通不过,升不了学、找不到工作或评不上职称,这个需要是刚性的。英语班学员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种:有的同学原来对英语有兴趣,他们学英语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的同学的子女在国外,他们学英语是为了出国看望子女。有的同学的孙辈在小学读书,英语学习中碰到问题,常来问他们,他们学英语是为了帮助第三代,有的同学可能三者兼而有之。这三种目的与求职、升学而学英语不同,它是非刚性的。如果细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者又有些不同,为“老有所学”而学英语,是非刚性的,为出国探亲,帮助第三代而学,却带有刚性成分。以出国探亲来说,外语学不好,固然可以出国探亲,学好了,探亲时不是更方便?至于说到帮助第三代,如果外语学不好,那就无法帮助,它的刚性成分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否定工作时的压力,不能否定一切压力。
再说,压力和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否定一切压力,学习起来可能缺乏动力。纯粹是“老有所乐”的人,缺乏刚性需求,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欲望不强烈,学到哪里算哪里,这学期来了,下学期可能不来了,学了几年,进步不大。反之,为出国探亲和帮助第三代而学的人,他们的需求带有刚性成分。他们学习目标明确,欲望强烈,能够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有的人除了在老年大学学习外,还收听外语广播,收看外语电视节目,学习上进步很快。我们作为退休的人,不存在工作时的那种刚性需求,我们赞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非刚性需求,更提倡“半刚性”需求,它能把老有所乐和学习压力很好的结合起来。
说到老年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乐”,那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兴趣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学习大家都喜欢(下转第39页) (上接第35页)的东西,还举办许多活动,大家很快乐,这是学习过程的快乐。好像旅行者外出旅游,看到很多美景,使自己的心情愉悦一样。除了学习过程的快乐以外,还有学习收获的快乐,坚持数年,学有成绩,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一定会感到高兴,好像辛勤耕作的农民,耕作虽然辛苦,但收获一定使你欣喜。此外,还有学习价值实现的快乐。如果所学的英语在出国探亲或帮助第三代学英语时发挥了作用,你一定会为自己学习价值的实现而高兴。老年学员到老年大学学习有两大诉求,一是学习快乐,二是学习进步。如果将快乐与压力对立起来,那么,你得到的只是学习过程的快乐,而不会有学习进步,更谈不到体会学习收获和学习价值实现的快乐。
我们在学习中常碰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焦急的心情,老年人记忆力差,前学后忘记,学习进步比较慢,心中就急起来。这种焦急心态需要及时调整,否则在学习上碰壁后,就会灰心丧气。大家对此进行讨论,认为学习外语,从不会到会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质变是不会产生的。好像妇女生娃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只有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怎么能分娩呢?从这方面说,学外语是急不得的。但是,学外语和生娃娃又有不同,生孩子不需要个人努力,到了时间就会分娩。学外语需要个人努力,没有个人努力,即使到了时间,也学不会。从这方面说,学习一点都不能放松。“急不得、松不得”,脚踏实地,做好量变的积累,质变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我们的英语苑已坚持多年,由于采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个学员都从英语苑活动中得到了收获,特别在听说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学员说,英语苑活动使我们享受了学习的快乐,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英语苑成了我们的又一个课堂和交友乐园。
( 作者单位 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师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