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体会

发布者:伍伟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2-01浏览次数:12

备课方面有些粗浅体会,作一归纳,请各位指正。

一、知己知彼

知己,是知晓自己不足。

1.我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面上情况较熟,如《宋词》,对时代、地点,对作者、收集、编订和流传的情况大致了解;但接触具体作品,每一篇的背景、字句不可能全部掌握。且历史上总还有些不同看法。我就主要按照文学史上有定论或主流的观点来介绍,涉及一些新的有影响的说法,就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搜索,补充新知,与时俱进。

2.年龄渐长,记忆力有所衰退。所以每次上课前夜,我至少要把有关内容重新温习一遍,发觉当下不明白的地方,赶快补课。

知彼,是了解学员所需。

1.大部分老年学员都是弥补年轻时喜爱古代文学、但无条件学习的遗憾。所以对学员,传授相关知识是第一位的。备课时尽量把有关知识顾及,多讲一些。

2.老年学员也有记忆力衰退问题,有的重要的知识点可不避重复,多次提醒。尤其常用典故,如“长门赋”“新亭对泣”等在诗词文章中反复出现,备课时要针对典故运用的明显或隐晦,予以简略或详细的解释,表达方式力求不同。学员“温故”不觉枯燥重复,起到了“知新”作用。

二、兼顾各方

学员人数多(50多),年龄相差大(最大的近90),接受能力不一样,要求也很不同。我尽可能适应中间大多数人的需要,再略微提高一点。备课时,材料准备多些、广些。

就快、慢而言,年龄大的、基础浅的,请他们下课后来问;一些基础好的学员自觉帮助他们,把笔记给他们抄写。二三次课下来,基本就适应了。

就深、广来说,宁愿广些。我讲课往往“滑出去”,除了作品蕴含的古代文学赏析知识、古汉语知识外,还提供与古代历史、哲学、社会风俗文化等背景知识,学员们比较欢迎。至于深度,尽管是少部分学员需求,我学习施蛰存先生讲课办法,给予个别提问解答或讨论;有的回家查资料后,下次课前个别指导。

如南宋范成大《催租行》,文字平直质朴,内容易懂,重点在于让学员了解特色和长处。从文学史角度介绍范成大的文学成就。古代田园诗基本分两个传统发展:农事诗写农业劳作、农民遭遇,表达对农民同情;田园风光诗表达隐逸思想。范成大把田园风光和农业劳作、农民遭遇融合在一起,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各个方面和细节,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有学员问,“《催租行》好像不押韵?”我回答肯定押韵,这是一首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歌行体可以换韵。再次上课前,我把查韵结果给了他。他很高兴地说,弄懂了,并感谢我花了时间。我说要感谢你!因为你,提醒了我要讲解歌行体押韵,让大家学到新的知识。